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党的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04 15:03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全会精神指引下,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旬邑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78-1992年)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旬邑县委在中省市的统一领导下,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不同发展阶段旬邑的实际,作出加强党的建设的决策和工作部署,明确工作方向和着力点,着力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党的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和各级党委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全面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思想作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讨论的补课,进一步端正思想路线、活跃党内生活。结合“揭批查”运动、整顿领导班子和落实党的政策,抓了党的作风整顿,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使党员干部队伍中讲党性、讲团结的多了,搞派性、闹无原则纠纷的少了;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多了,讲大话空话假话和瞎指挥的少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多了,主观武断、强迫命令的少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逐步恢复和发扬。

为了搞好党的建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党工作的精神,旬邑县从1985年6月开始,至1986年底,分三期,每期半年,对全县各级党组织集中进行了整顿。各级党组织在整党工作中,组织党员原原本本认真学习文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此基础上,全县查处了一批严重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案件。并对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的人和事进行了核查。全县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81人,开除党籍的9人,撤销党内职务的5人,严重警告的18人,登记的57人,除名和不予登记的36人。结合整党工作,对县级部门、乡镇和村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评选表彰了9个先进支部,50名优秀党员,发展了604名新党员。通过整党,统一了全县党员的思想,提高了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省市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保证了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

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旬邑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总基调选拔任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全县农村工作呈现出了生动活波的新局面。

1990年10月,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后,中共旬邑县委把农村社教提高到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战略任务和发动组织农民实现第二部战略目标的基础工程的高度来认识,及时在全县部分农村开展了“五教育”(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和法治教育)、“三整顿”(整顿基层组织、整顿村组财务、整顿社会秩序)、“一完善”(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社教试点的基础上,自11月3日起在全县分6期先后展开。在活动开展中,县委坚持把思想教育主线贯穿始终,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教育上,采用典型引进、请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农民)讲五史(中国近代史、革命斗争史、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在历时两年多的教育活动中,先后抽调干部2159人次,到17个乡镇的280个行政村开展教育,受教育群众和干部达228220人次,并调整村级班子47个。通过这次社教工作,增强了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

3)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开放后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各级党组织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不断改进党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为搞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工作制度化,根据中共中央批转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和省市委部署,中共旬邑县委在试点的基础上,于1983年3月转批了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安排意见》,并先后分期分批通过自我认格、民主评格、支部定格、党委审查和向党员公布评议结果5个环节,对县委各部门、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17个乡镇的534个党(总)支部、7347名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共评出合格党员6715名,基本合格党员6715名,不合格党员206名,受到处置的党员117名,有效促进了全县党纪党风好转,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评议结束后,县委规定把民主评议党员形成制度,在全县范围内每年年底集中时间开展一次。同时,在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中,全县新吸收党员36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32名,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1991年1月,中国共产党旬邑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县委采用分类建设的方法抓村级党支部班子建设,对一类支部高标准严要求,组织部分优秀农村支部书记集中学习理论,到外地考察取经,启发他们创省市一流支部的决心。对二、三类支部,提出达标升类要求,特别是对24个三类支部结合第三期社教重点进行整顿,调整村党支部书记18名,使一类支部由88个上升到137个,二类支部由120个增加到123个,三类支部由72个减少到20个。确定村级后备干部558名,对连续任职20年以上的离任农村支部书记,每人每年发给300元的生活补贴,对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干部队伍建设

根据历史转折的新要求,县委坚持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

1)整顿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旬邑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与此同时,初步查清本县“文革”中一些重大案件。结合“清查”工作,对被“文革”搞乱的县、社机关全面进行了整顿,重点整顿了各级领导班子,撤销或免去了县级领导班子中犯有严重错误的人的职务,挽救了一批在“文革”中犯错误的同志。在1984年的机构改革中,省市委对旬邑县委领导班子做出较大调整。其中县委书记张健离任,贾振为任县委书记。调整后的县委班子由7人组成,平均年龄44岁。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人。当年春,旬邑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干部“四化”的要求,对县级部、委、办、局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调整。调整后的县委部门和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正副职由过去的125人减少到103人,45岁以下干部增幅比较大,中青年干部比重增多。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5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进入了县级和乡镇领导班子。

1991年1月,中国共产党旬邑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县委大力加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干部考察、谈话、培训、任免、调配、离退休、奖惩、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制度。仅1991年,全县调整乡镇、部门和科级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42个,调整干部92个,提拔干部33人,降职使用2人;乡镇与部门、行政与企业之间交流干部24人,建立科级后备干部队伍100名;同11个领导班子进行了集体谈话、同个别干部谈话170多人次;培训领导干部395人次,其中送省市党校和各级团妇干校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共21人。

2)清理“三种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狠抓了清理“三种人”(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及打砸抢分子)和抵制三中全会路线人的工作。全县各单位把清理“三种人”同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紧密结合,凡定为“三种人”或犯有严重错误的人都不允许进班子,已进班子的坚决清除出去。同时,犯有严重错误的个别领导干部向广大群众检查认识,对受害严重的农民上门赔礼道歉,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撤职、免职等处分,从而纯洁了各级领导机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3)选拔使用优秀中青年干部。县委十分重视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1984年12月的中共旬邑县委第九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九届委员会,24名县委委员和候补委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人,占16.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人,占33.3%;有专业技术职称的4人,占16.7%。

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84年,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干部“四化”的要求和改革精神对县级部、委、办、局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调整后的县部门和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正、副职,由过去的125人,减少到103人, 45岁以下的干部增加幅度较大,中青年干部比重增多。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15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进入了县级和乡镇领导班子。同时开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实行党政分开。

1985年2月4日,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印发《干部学习、工作制度和干部责任制考核、奖罚制度》,规范和加强干部管理工作。1988年8月17日,旬邑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贯彻县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就县政府如何管好部门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权限,坚持选拔标准,严格任免程序,加强考查、考评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意见。同年12月10日,中共旬邑县委作出《关于加强和完善干部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必须坚持选拔和配备后备干部的德才标准;必须明确对干部管理的层次和权限;严格干部的任免程序;严明干部的调配纪律;做好干部退(离)休工作;加强干部工作的协调指导等,促进了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1991年3月7日,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加强干部工作制度化建设试行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了6项制度:干部谈话制度;领导干部考察制度;干部交流回避制度;请示汇报制度;领导干部任免制度;一般干部调配制度。1990-1992年,中共旬邑县委下发《关于配备科级领导干部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配备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干部选用工作。并制定《旬邑县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暂行规定》《邑县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暂行规定》《旬邑县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暂行规定》等文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1992年,县委先后选聘五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乡(镇)担任副职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转变机关职能,1992年,中共旬邑县委指示县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县级党政群机关干部“三三分流制”的意见》,先后6次抽调近2000名干部下农村参加烤烟、粮食生产等经济活动;组织102名35岁以下的党政机关干部闯市场搞推销;批准23名机关干部回村领办果园;动员54个县级部门自建果园1086亩,办服务性经济实体5个。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教育、锻炼、管理、考核和熟悉干部,形成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局面。同时,中共旬邑县委积极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知人善任,大胆选拔42名熟悉经济管理,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青年干部进入县级部门和各乡镇领导班子;采取调查研究、突出重点、分类整顿的方法,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后抽调34名素质高的党政机关干部深入到基层,开展为期3个月的党建调查,形成专题调查报告典型经验材料11份。

3、干部培训教育。改革开放开始以后,旬邑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注重了党的建设,教育党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提高政治理论、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1979年10月31日中共旬邑县委转发县委组织部、宣传部《1979-1981年干部培训规划》。《规划》分析了近年来干部队伍在政治上、工作上、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同四化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有计划、大规模的培训干部,已成为当务之急,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从实际出发,对干部培训工作做出切实可行计划,确保在三年内对全县所有干部轮训一遍。

1982年9月,中共中央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旬邑县各级党组织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了新时期总任务的教育,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的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党风建设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解决了许多思想认识问题。使广大党员明确了党中央关于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决心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为实现“十二大”提出的会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而奋斗。1983年8月3日中共旬邑县委发出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通知,指出,各级要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好28个篇目,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1984年8月11日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通知:经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批准,开办电大旬邑县教学班,班址设在县委党校,开设党政管理干部基础专修科,学制2年,学籍由省电大、市电大分校和教学班三级管理。通过统一考试,第一期招收学员18名。1986年1月29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县委组织部制定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规划》。《规划》从培训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同年,4月21日中共旬邑县委书记贾振为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就严肃认真地搞好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继续抓好党性教育;清“左”破旧促进改革;对照检查促进领导班子建设;解决问题,促进党风的明显好转;边整边改,有一个好的整改方案。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共旬邑县委组织带领全县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先后发出了《中共旬邑县委关于学习和宣传十三大文件的安排意见》、《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通知》。从1987年底开始,分期分批对全县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突出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教育、生产力标准理论教育、商品经济理论教育以及改革开放政策教育。1988年,县委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县委着重抓好对全县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工作,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具体的事做起,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的侵蚀,弘扬清廉正气。1989年,中共旬邑县委发出《关于坚决拥护党中央决策,旗帜鲜明地反对和迅速制止动乱的通知》,县纪委转发了中纪委《关于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的通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人民日报》发表的《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等社论,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990年10月至11月,中共旬邑县委把农村社教提高到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战略任务和发动组织农民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工程的高度来认识。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五教育”“三整顿”“一完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采用“典型引路、请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农民)讲“五史”(中国近代史、革命斗争史、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开不同类型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在历时两年多的社教工作中,受教育的干部群众达228220人次。

与此同时,面对国际国内形势,联系北京平息政治风波的经验教训和东欧巨变的严峻现实,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形势教育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为内容的“三基本”教育,坚定了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员领导干部重点进行了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中心内容的政治形势教育和以反对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为重要内容的国际形势教育,增强了其反和平演变的自觉性。

1992年2月,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中共旬邑县委在组织各级党组织传达学习的基础上,又发出《关于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邓小平重要讲话的通知》。组织全县各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领导的讲话,结合学习人民日报《紧紧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重要社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结合旬邑实际制定出加大改革力度的措施。及时对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采取邀请理论专家作专题报告、放辅导录像、集体讨论等形式系统地进行了学习。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中共旬邑县委于1992年11月5日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通知》。全县各级党委采取专题辅导,召开演讲会、联系实际开展大讨论等形式,开展了学习和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等论述的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很快统一到了中共十四大精神上来。

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2002年)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做出了重大贡献。自此,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到党的18大召开以前,在这一时期,旬邑认真开展了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党的建设

1.思想政治建设。一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邓小平文选》的传达学习。旬邑的传达学习始终抓住各级领导班子这个重点,用邓小平重要谈话精神统一领导班子的认识。县委的中心学习组集体认真学习,各乡镇、各部门还采取座谈讨论、办班轮训、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领会谈话的精神实质。在自上而下传达学习的基础上,县委于1992年2月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邓小平重要讲话的通知》,号召全县各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论述,通过学习,广大干部群众结合思想与工作实际,开始以“三个有利于”去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打消了在姓“社”姓“资”问题上的顾虑,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点、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等观点的理解,树立了以党的基本路线为准绳,以生产力标准为尺度,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观念。同时,组织县镇领导干部到深圳、珠海学习考察,开阔视野,从而形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1999年3月至2000年5月,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县17个乡镇287个行政村中分三期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四教育”活动,抽调1042名县、乡机关干部,组建了17个工作队、287个工作组,进驻乡、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宗旨观念意识进一步提升。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在全县17个乡镇、102个县级部门、163个基层站所、275个行政村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发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文件汇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村干部必读》《光辉之歌》等学习资料16300多册(份),发放《用生命搏击贫困》《好支书郭秀明》光盘137盘,党员受教育面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8%。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县145个党支部、1557名党员中分三批开展了为期1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推行“认真履职永葆先进性、真情服务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党员承诺制”,使基层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任务落实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2.基层党组织建设。1994年,中共旬邑县委组织力量,对全县280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调研,随后,制定下发了《旬邑县农村党支部分类标准》。县委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基层党支部的领导管理。同年11月,旬邑县委召开十二届全委扩大会,讨论通过了《旬邑县农村党支部新的分类标准》《农村党员培训规划及实施方案》。1996年,旬邑县委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的若干意见》《关于选派党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锻炼的决定》。按照以上文件精神,从1994年到1998年5月,全县先后一共培训农村基层干部365人次,调整村党支部书记57人次,村主任63人次。

1999年,县委组织部提出了对村干部实行定编定员、规范管理的意见,在全县280个行政村实施“裁减冗员、简政减负”,裁减“村官”570人,减少费用43.6万元,使村级干部管理走上了规范化轨道。2000年,以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六好” (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带出一支好的干部队伍、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保持一种好的工作作风、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格局)乡镇党委、“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干部群众反映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责任制,采取抓联系点、典型带动的办法,23名县级领导每人包抓一个乡镇,联系一个村,76名部门科级领导每人包扶一个村,116名乡镇领导每人包抓一个村,全县建立了215个联系点,确保了“三创”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2001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村级党员活动室暨电化教育规范化播放示范点建设的意见》,对村党员活动室、电教场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二)干部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这一时期,在选拔领导班子中,一是围绕加快全县经济发展、扩大改革开放这个主旋律,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二是突出党政一把手的考察任用,特别的镇党委书记的考察任用;三是突出年轻优秀干部的选拔配备;四是突出各级党政班子中主管意识形态、经济管理、政法、科技的领导成员的充实加强;五是突出问题较多的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整任免。县委依据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注重干部德能勤绩,并在民主推荐、评议的基础上,加大选派任用,提拔了一大批年龄轻、素质高的领导干部。仅在1995年4月,在县委组织工作会议召开后,县委着力加大县级部门、乡、村三级班子建设,提拔调整了39个县级部门的科级干部78名;调整村级班子29个,村级干部33名。当年9月,在干部选拔使用中,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中培训、考试答辩、集体谈话等形式,提拔调整干部86名,其中妇女干部8名,年龄在35岁以下占95%。1998年,旬邑县委又对全县所有科级干部从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廉洁自律方面普遍进行了民主测评,新提拔干部46名。

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年6月,中共旬邑县委根据省、市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精神,在乡镇换届工作中,注重对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在民主推荐、评议的基础上,加大选任力度,大胆为乡镇提拔选用了36名年龄轻、素质高的领导干部。其中,破格提拔优秀农村支部书记4名,企业中的优秀年轻职工3名,年龄大多在35岁左右,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82.3%。1995年9月,在干部选拔使用中,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中培训、考试答辨、集体谈话等形式,提拔调整干部86名,其中妇女干部8名,年龄在35岁以下占95%。1996年6月28日 中共旬邑县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干部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选拔任用标准、管理范围、任免程序、干部交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干部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并对全县各类干部职务名称作出明确规定。1997年4月,中共旬邑县委制定印发了《旬邑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对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出了具体措施。1998年5月,中共旬邑县委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中,以乡镇换届和部门机改为契机,针对全县基层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干部自身专长不能充分发挥的实际,在乡镇与部门、乡镇与乡镇、乡镇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开展了干部交流工作,全县先后两次交流干部186名。其中部门、乡镇之间提拔交流89名,从企业中提拔22名,到乡、村挂职锻炼75名。1998年10月底,县委组织部会同县人劳局采取先试点、后推行的办法,起草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强化了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宏观管理。修订完善了《关于党政群机关富余人员分流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小县党政群机关富余人员分流的有效途径。

1999年4月13日,我县首次招录公务员工作结束。此项工作开始于1998年10月25日,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组织进行。按照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经过报名、笔试、面试、考察等程序,从74名应试者中,为21个县级机关正式录用公务员37名。2000年5月10日,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制定强化干部管理四项制度:即谈话制度、免职待岗制度、跟踪考察制度和思想工作汇报制度。2000年9月底,根据中共旬邑县委提出的“五制”、“六不让”要求,县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旬邑县末位淘汰工作制度》,形成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干部管理机制。

3、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管理。1993年6月在乡(镇)换届工作中,中共旬邑县委在民主推荐和评议的基础上提拔选用了36名年轻干部,其中破格提拔优秀村支部书记四名、企业中的优秀干部职工三名。1994年11月,中共旬邑县委印发了《中共旬邑县委全委会和常委会议事规则》和《乡镇党委会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了县、乡两级党委的民主决策程序,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行政监督职能。1994年11月,中共旬邑县委制定《关于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工作规划》,《规划》提出培养选拔后备干部的目标是:按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职数1: 1比例,拟选定后备干部140名,其中妇女干部28名。1996年3月,中共旬邑县委按照省委实施“双万工程”(即选派一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一万个村任职锻练)的决定,县委组织部印发了《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下派干部的工作任务、工作纪律、管理方法,使下派干部将挂职、蹲点与参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机关年轻干部中,实行轮换岗位、多能多岗、多层次实践锻炼培训,健全了干部联系制度,形成了干部动态管理运作机制。

1997年7月,中共旬邑县委发出《关于配备科级领导班子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凡超过53周岁的科级干部、满55周岁的干部即改任非领导职务;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干部一般不再提拔为副科级干部。1998年4月,县委组织力量对全县党政机关和县直企事业年轻干部进行普查,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建立了“5511”人才工程库(建立50名科级、50名副科级、100名跨世纪和100名企事业后备干部队伍),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后备干部队伍,从而有效地加快了干部队伍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进程。1999年,结合乡(镇)和部门换届工作,中共旬邑县委对乡(镇)和县级部门配备领导班子作出具体规定: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至少有一名30岁以下的副职。2000年3月5日,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关于实施“五个一”育人计划的通知》,提出:进修一批。全年选送一批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优秀科、处级干部参加省市委党校脱产学习;培养一批。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同志下派乡镇机关进行重点培养;锻炼一批。抽调一批干部参加农村中心工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指导员;交流一批。将山区塬区乡镇,和乡镇与部门工作时间长的干部进行交流;外派一批。选派一批科、处级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2002年,制定的《旬邑县县乡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实施办法》规定,科级干部男满53周岁、女满50周岁的即改任非领导职务,不占机关编制,促进了领导干部年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干部活力。

4、干部教育培训。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中共旬邑县委于1992年11月5日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通知》。全县各级党委采取专题辅导,召开演讲会、联系实际开展大讨论等形式,开展了学习和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等论述的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很快统一到了中共十四大精神上来。1993年11月,中共旬邑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通知》,先后在县委党校分三期,对全县330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1995年4月,中共旬邑县委在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之后,把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来抓,进一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邓小平文选》。同时,在县职教中心,对全县村级干部进行了一次集中轮训。同年5月,为巩固全县各级干部理论学习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求变化、争发展意识,县委组织部组织县、乡、村及企业干部88人,赴江苏省华西等村进行为期一月的考察学习。同年10月,中共旬邑县委发出《关于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纲要)通知》。并召开全县党员干部大会,号召全县领导干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建设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胜利召开后,中共旬邑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每周集中学习不得少于3小时,准确领会精神实质,找准工作切人点,推动当前各项工作。同时,中共旬邑县委在县委党校举办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班,分三期对全县389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采取专题辅导的方法集中培训,用十五大精神统揽干部的思想。

1998年,针对全县干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等突出问题,成立了旬邑县干部教育委员会,县委书记严志祥同志担任主任,纪检、组织、宣传、人事、党校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县委组织部),协助县干部教育委员会做好全县干部教育的宏观管理工作,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机构上得到了加强。建立了脱产进修制度、分级培训制度和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等三项制度,规范了干部培训的组织行为。2月,为全面完成县委十三次党代会和县委工作会提出的任务,县委印发了《关于解放思想“先导工程”的实施意见》,全面实行县级领导“六个一”工作制度(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包抓一个乡镇、一个贫困村、一个拟建小康村、一个学校、一个企业、一个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并及时采取听报告、学习讨论、出外参观等形式开展活动,促进了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的再次大解放。同年5月,中共旬邑县委为加强新一届县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出县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八个坚持”,树立“八种形象”(简称“两个八”。即坚持学习,树立高举旗帜不动摇的新形象;坚持解放思想,树立大胆创新的新形象;坚持政治原则,树立讲真话的新形象;坚持服务大局,树立勤政为民的新形象;坚持党的纪律,树立廉洁从政的新形象;坚持群众路线,树立服务大局的新形象;坚持民主作风,树立精诚团结的新形象;坚持讲规程,树立规范化工作的新形象)。五年间,共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党员干部1572人。其中:有8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省、市委党校脱产学习;有230名科级干部参加了县委党校举办的半脱产本、专科函授学习;有302名一般党员参加了县上阶段性专题集中培训学习;有150名乡村干部参加了专业技术业务学习。从而提升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1999年3月至2000年5月,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县17个乡镇287个行政村中分三期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四教育”活动,抽调1042名县、乡机关干部,组建了17个工作队、287个工作组,进驻乡、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宗旨观念意识进一步提升。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在全县17个乡镇、102个县级部门、163个基层站所、275个行政村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发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文件汇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村干部必读》《光辉之歌》等学习资料16300多册(份),发放《用生命搏击贫困》《好支书郭秀明》光盘137盘,党员受教育面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8%。 200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要求,在全县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三讲”党性党风教育,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2002-2012年)

这一时期,县委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全县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党的建设

1、基层组织建设。2003年,突出抓好以创建农村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农村党员致富示范户为内容的“两个示范”活动,靠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了农村党员懂科技、用科技、学科技。2005年,县委组织部提出了以“整顿后进、增强班子战斗力,激励先进、增强班子发展力”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工程”,以“提高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素质工程”,以扩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选人用人机制,稳妥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组干部交叉任职,打破过去“一、二、三类支部”界定农村党支部的模式,制定了“示范村、五好村、达标村、整建村”四类标准,开展 “顺排树典型、倒查抓整顿”的创建升级活动,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水平。至2007年5月,全县共创建“六好”乡镇党委10个、“五好”村党组织127个,党建示范村60个,培养致富能手870个。2005年至2006年,采取自建、联建、包建、帮建等形式,投入465万元,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143个,在全市率先消除“无党员活动室、无村委会办公场所”的问题。

2007年1月,全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现场会在旬邑召开。2007年初,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以及农村党员教育、民主政治、经费保障等10个方面30条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农村党建工作制度,推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频共振,互动双赢。

2.两新党建工作情况。一是强领导,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抓非公党建就是抓发展”,将非公党建纳入全县党建规划之中,紧抓实抓。各镇(办)、社区及时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站,确定了人员,明确了职责,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县委常委示范带动作用,依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县委常委非公企业联系点进行了调整,构建起了由10名县委常委分别联系10家非公企业的领导包抓机制。完善了由两新党工委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和镇、社区参加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与县工商局的沟通联系,保证企业登记、年检年审与党组织组建同步开展、同步推进。二是立制度,夯实工作责任。下发了《关于建立旬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旬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旬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完善了党建工作议事协作机制。将非公党建列入基层党建考核内容,采取“一企一策”的方法和一周一联系、一月一汇报、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评的“四个一”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党组织书记及党建指导员的考核管理,确保了任务落实。三是抓规范,提升工作水平。围绕“评星定级、争创双强” 活动和标准化建设要求,扎实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依照“六个标准化”标准及“三类台账”(党组织建设台账、党员队伍台账、党建活动台账)要求,完善企业党组织硬件和软件建设。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为重点,健全完善了“三会一课”、党组织议事规则、党员教育发展等制度,促进了企业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按照“抓示范,促引领”的思路,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对党建基础较好的旬东煤业有限公司、中达燕家河煤矿有限公司、陕西天鑫生物有限公司、旬邑县蓝海果业有限公司4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城关镇企业联合党组织进行重点培育,发挥示范效应。整合全县党政机关、镇、社区、村等党组织活动场地资源,引导党员就近参加党组织活动,实现集约利用、共建共享。最后是抓保障,加强经费保障,除全额返还企业党费外,县管党费每年为示范企业下拨2000元专项党建经费,有力推动了两新党组织的发展。到2012年前后,旬邑县有非公企业134家,从业人员4442名,党员182名。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有51家,其中单独建9家、联合建21家、挂靠建21家;没有党员的83家企业均已选派了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符合建立工会、妇联、共青团条件的企业已全部建立了相应组织。这个时期,旬邑严格按照省、市要求,以“巩固提升”为主题,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巩固提升年活动和非公企业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抓重点、求突破、促提升,全县两新党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3、党员教育培训。2007年,建立了党政机关干部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明确规定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未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学历教育,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全县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55场次,参训人员达4500余人次。2011年,以“三为”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全县两级干部夜校开展集中培训22次,参训干部达12000人次;举办旬邑大讲堂专题培训5期,培训领导干部2500人次;各类主体班次培训12期,累计培训干部6500人次,通过培训,强化了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干部达300人以上,在职研究生学习达120余人。在镇、村两级,成立了农村干部党员流动培训学校,送学上门,全年组织流动培训3期28场次,累计培训镇、村基层干部党员6500多人次,使农村干部党员流动培训实现大规模、全覆盖。

2012年,我县“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活动在全市验收评比中取得了第一名。结合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了以科级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后备干部培养储备工程、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增强工程、专业技术骨干知识更新工程、远程教育网络覆盖资源共享工程、流动培训送教下乡的“六大工程”。全年开展旬邑大讲堂7期,培训科级领导干部3760人次;主体班次培训18期,累计培训干部8500人次;结合远程教育和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增强工作,开展流动培训3期42场次,累计培训镇、村基层党员干部8900多人次;各部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题培训130多场次,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明显提升。采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选拔24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年轻干部到镇、社区、县级经济综合部门挂职锻炼,使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历练品质,提高能力。

(二)干部队伍建设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03年2月初,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创新、高压、严管、重奖、敢淘汰”的干部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科级领导干部谈话诫勉规定》、《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科级领导干部末位淘汰暂行规定》、《旬邑县科级干部任职程序暂行规定》、《旬邑县干部考察工作暂行规定》、《旬邑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试行意见》等10多项配套政策规定,变“灯光下定干部”为“阳光下选干部”,建立完善了干部选任工作机制。

2004年,县委先后制定出台了《旬邑县干部任职(推荐或提名)全委会票决制试行办法》和《旬邑县干部任职(推荐或提名)常委会票决制试行办法》,对各乡镇、各部门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票决,对其他副科级领导干部实行常委会票决。票决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任用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性,落实了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全县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同年,制定出台了《科级领导干部谈话诫勉规定》、《科级干部末位淘汰暂行规定》、《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认定标准及处理办法》、《领导干部引咎辞职暂行办法》和《一般干部季考核讲评末位告诫淘汰暂行办法》等制度,实行重点工作双月考核讲评和一般干部季考核讲评末位告诫淘汰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切实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监督和管理,逐步完善了干部惩戒淘汰机制,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至2006年,先后诫勉领导班子7个,领导干部13名,有12个单位主要领导淘汰出局, 4名一般干部被制度踹掉了“铁饭碗”。

2007年4月10日,县委组织部印发《旬邑县享受副科级待遇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办法》,对享受副科级待遇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工资待遇、考核管理以及任免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2007年4月16日,中共旬邑县委通过民主推荐、民意调查、组织考察、任职公示等程序,提拔13名现任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

2007年5月底,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关于实行党政机关干部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的通知》,明确规定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未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学历教育,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007-2008年,在选拔任用工作中,抓住科学规范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制度试点县机遇,建立了三项基本制度和11项配套制度,形成了覆盖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现流程化操作、规范化运行,实现了由人选人到用制度选人的转变。出台了《关于鼓励干部在职参加学历教育有关问题的规定》,鼓励和支持各级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高知识层次。在考核管理方面,重点针对县级领导制订出台了《县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外出工作制度》等,有效规范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2009-2010年,坚持“五动议四推荐三酝酿两票决一竞争”干部选任模式,创新试行“大评委制”选人用人方式,分三批次公开选拔干部39名,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69.6% ;制定《旬邑县科级干部交流工作试行办法》,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对17名党政正职进行交流任职,促进了领导班子优化配备;出台《旬邑县从严管理干部暂行办法》、《旬邑县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暂行办法》、《旬邑县专业技术类科级领导干部管理若干规定》,形成“党政干部群众公认、业务干部同行公认、企业干部市场公认”的选人用人格局;公开招录和招聘172名本科、63名专科院校毕业生进入党政事业干部队伍,优化了干部人才队伍结构。

2010年,中共旬邑县委对县文联等五个专业性较强、本单位又缺乏合适人选的副职职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考任,经过考试、面试和组织考察等程序,有五名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2011-2012年,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建立了“五动议四推荐三酝酿两票决一竞争”和“三推两看一印证”干部选任模式,做到了多渠道了解干部、多角度识别干部、多层面集中民意,确保提名的干部群众信服,社会公认。并把竞争性选拔与差额选拔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逐步实现竞争性差额选拔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特别是在2011年换届中,公开选拔了2名30岁左右第一学历为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具有乡镇副职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担任镇政府镇长,在咸阳市开创了公开选拔镇正职干部的先例。同时,制定出台了《旬邑县科级干部交流工作试行办法》,建立了着眼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调整性交流、着眼于多岗位锻炼干部的培养性交流等四种交流方式,积极稳妥地对科级干部实行交流任职,促进了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领导班子优化配备。2012年,坚持实行“三酝酿”制度、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制度、讨论任用干部“票决”制度、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制等制度,着力构建全方位的监督机制,确保了干部选任公平公正。

2、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管理。2004年3月初,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坚持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原则,按照基层推荐、组织考察、择优入选的程序,建立了5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5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100名跨世纪后备干部和100名企事业后备干部队伍的“三百”培养计划,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有效地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007年,中共旬邑县委按照“年轻化、知识化、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考核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建立168名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派34名后备干部到经济发展缓慢、存在问题较多的行政村任职,接受锻炼,先后有148名干部被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2009年,中共旬邑县委对全县各乡(镇)和部门的现任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同时推荐后备干部。根据推荐结果,从中筛选出30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科级后备干部。2011年,建立了定期推荐无任用后备干部工作制度,按照正科级后备干部1:2,副科级后备干部1:1的比例,完善了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2012年,制定了《关于实施党政干部“苗子工程”的若干意见》,通过竞争性选拨方式从镇、社区、县级部门择优选拔24名年龄在28周岁以下、第一学历为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后备干部,到镇、社区、县级经济综合部门挂职担任行政副职,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促使干部在实践中砺炼品质,提高能力。

3、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旬邑县委一直高度重视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在这方面也出台了相应制度。2008年,中共旬邑县委印发《关于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为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县域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大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管理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力争每年新提拔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中,党外干部不少于2名,使党外干部的比例逐年有所增加,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结构更趋合理。

4、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旬邑县实施情况。2007年5月,在全国从高校毕业生选聘到村任职工作未铺开之前,旬邑县提出了公开选拨大学生“村官”的意见,按公开报名及资格审查、笔试、体质政审、面试、公示录用五轮决赛,率先在全省自行选聘14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任期两年。同时,制定《旬邑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按照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于2009年将任职期满的首批14名大学生“村官”全部转录为乡镇事业岗位干部。2008年至2012年,旬邑县招录大学生村官68名,其中2008年招录20名、2009年招录20名、2011年招录17名、2012年招录11名。2010年10月,县委研究作出了从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2名副科级社区党支部书记决定。2011年5月,从2008年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了2名副科级社区党支部书记。

坚持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通过辅导讲座、观看电教片、观摩新农村、互动交流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和能力建设培训。坚持在大学生“村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在庆祝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上,评选表彰了13名党员优秀大学生“村官”,其中2名受到市委表彰奖励,为大学生“村官”进步成长树立了先进典型。坚持安排1名镇(社区)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大学生“村官”辅导员,就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常用法规、纠纷调解、新农村建设、致富创业等工作进行面对面、手把手辅导,安排2008年、2009年招收的大学生“村官”分期分批在涉农部门“双岗”锻炼,提高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

2011年,县委研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两项政策,对2008年招录的任期满三年考核测评合格的11名大学生“村官”直接转任为镇、社区、园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2009年、2010年招录的25名大学生“村官”,由县委组织部负责,采取情景式半结构化面试的方式择优录用15名镇、社区、园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8年省聘大学生“村官”已全部得到安置。2011年11月,组织2009年、2010年大学生村官赴浙江嘉兴党校学习培训,着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内教育活动在旬邑的开展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