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06 08:11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旬邑县,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是革命老区县、山区县,2019年辖9镇1个街道办、总人口29.2万。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旬邑县委(简称“县委”)、旬邑县人民政府(简称“县政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进程,推动旬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旬邑在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快开放步伐,取得了辉煌成就,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生态园林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现代苹果产业二十强县”“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并取得了宝贵经验。

一、旬邑改革开放历程

旬邑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局部到整体、经济领域到其它领域、单项推进到综合配套、全面实施、重点突破,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科学发展模式的转变、前进道路上诸多矛盾困难的化解克服、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旬邑改革开放探索起步阶段(1978年至1991年)

这一阶段,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管理体制,分三个步骤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第一步,全面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冲破“左”倾思想干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步,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后形成包干到户责任制、联产到劳或包产到户责任制、定额管理三种形式。第三步,在全面推行责任制基础上,改革由农村逐步扩展到城镇,逐步向整个经济领域全面推进,以宏观间接管理为目标,对农村财政、税费、金融、计划、商贸流通、社会保障等体制进行改革,国民经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全县年均生产总值显著增长,企业改革开始实行承包制、租赁制,积极进行以厂长责任制、功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激发企业活力。这一时期,旬邑县共经历了“五五”(1976—1980)、“六五”(1981—1985)、“七五”(1986—1990)共3个五年计划。“五五”计划是“四人帮”粉碎后开始,伴随着全县工作重心的转移。计划的重点仍在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上。“五五”期间,旬邑县开始从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逐步向经济方法管理转变。“六五”期间,旬邑国民经济开始贯彻执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开始了以农业、农村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七五”计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眼于发展商品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开展商品基地建设。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开始实行股份制等经营责任制和分配形式改革。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5345万元,比“六五”期间增长91.1%,工业总产值增长103.6%,农业总产值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至2002年)

这一时期,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讲话精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对财政、税收、金融、商贸流通、计划、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改革,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等制度;宏观管理体制方面,确立了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框架和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县域市场取消了生产资料双轨制,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加快扶贫开发、招商引资、苹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保证了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一时期,共经历了“八五”(1991—1995)、“九五”(1996—2000)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和“十五”(2001—2002)开局两年共十二年时间。“八五”期间,旬邑提出了明确的农业、工业发展规划,带动全县经济大增长。1995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8726万元,比1990年翻了一番多。“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方针是以开放促发展,以开发求发展,着力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山川秀美工程,大力开展扶贫攻坚,狠抓农业、加强工业、活跃商业、开发旅游。至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50363万元比1995年增长了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7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2万元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完善阶段(2003年至2012年)

这一阶段,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卫星城镇”目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运行质量。大力发展特色、低碳、循环经济,统筹改革和解决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力。不断健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体制,取消农业税、特产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发展壮大了苹果等特色产业。全面改革发展旬邑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招商引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水利电力、林畜牧业、教育、文化、卫生、科技、邮电通讯网络等改革,使旬邑进入了一个大建设、大发展时期,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2003年至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以上。这一时期,主要经历了“十五”后期(2003—2005)、“十一五”(2006—2010)和“十二五”开局2年。“十五”期间继续以加快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为主,农业方面以转变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优化产业结构。工业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1.43亿元,是“九五”末期的2.3倍。“十一五”期间,旬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县域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各项事业都取得较大成绩。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9.32亿元,是2005年的4.3倍;农业总产值23.3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55亿元,是2005年的9倍

(四)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2012年至2020年)

这一时期,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建设关中最美县”为目标,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由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司法体制、农村综合、党政机构等方面改革。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强化精准扶贫措施,推进“八个旬邑”“美丽旬邑”建设步伐,继续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旬邑县经济呈常态化发展势头,生产总值平稳增加,2019年度实现生产总值88.39亿元这一时期,主要经历了“十二五”后期(2012—2015年)、“十三五”(2016—2020)两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旬邑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卫星城镇”目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运行质量,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统筹解决资源、生态、环境问题。201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04.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54万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倍和2.01倍。农业总产值51.2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8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1亿元“十三五”规划以“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为统领,着力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提升突破,推进战略性升级发展;着力从创新创造创业环境建设、国内外全面合作路径开拓、深化改革完善社会治理突破,促进创新创造全面激发内在发展活力;着力从综合设施网络完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人文精神形象提升突破,塑造旬邑发展新魅力、新形象、新文明,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力争与省市同步够格跨入小康社会。 201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6.8%,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12.9%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8.9 亿元,全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99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58元202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增速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速 11.5%;消费市场预计增长速度达到10.6%

二、旬邑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和做法

(一)农村经济改革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1年,县委、县政府开始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与集体统一经营制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旬邑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关键阶段迈进。农户开始作为农业独立经营主体,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行之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基本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1984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发展商品生产的意见》,土地承包年限延长到15年以上,荒山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上。1988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从土地建设入手,责任田一次划定到户,机动地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1996年6月,根据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旬邑县明确集体耕地实行“两田制”,延长二轮土地承包期,责任田在原定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周期长的开发性项目用地延长到50年。1998年,县政府部署延长土地承包期发证工作,1999年9月发证工作结束。近年,实施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推行“三变”改革和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开始向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方式转变。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和乡镇企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结构得到快速调整和优化。1985年,旬邑县按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提出“近抓粮、烟、菜(甜菜),中抓果(苹果)、药(药材)、杂(杂果),远抓林、牧、副”的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在塬区开发以4万亩地膜玉米和10万亩高产小麦为龙头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中、下部塬区建设烤烟、苹果基地;在上部塬区、山区和半山区建设甜菜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形成粮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烟果、粮果、粮烟、粮菜和农牧型的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按照工业化理念开发农业的思路,坚持把引进、培育、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种植养殖业发展的第一要务,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通过招商引资、吸收民间资本等方式,采用“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果业、养殖业、烟叶、草业、药业协会等专业经济组织、中介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连接小市场和大生产、农户与农头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2004年10月,为了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实施“兴牧富民”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2008年,全县以发展奶畜为重点,抓点示范,树立典型,建设了一批畜牧养殖示范基地。2016年,印发《旬邑县关于大力推广温氏养殖模式的实施意见》,采取“企业引导、政府扶持、农户参与、典型引领”等办法,以温氏6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为抓手,带动畜牧业调结构、增效益,全县畜牧养殖不断取得新成效。

农村税费改革。县政府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农村税费改革。2002年5月,县委办[2002]28号文件以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名义下发《旬邑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意见》,提出了农民税费改革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2004年1月,取消征收农业特产税,当年减轻农民负担2400万余元。2005年1月,取消征收农业税,实现农民农业税零负担,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建设

县委、县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新村建设的基础上,2005年开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五子登科”工作思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抓点、连线、扩面、整体提升”理念和“六化六有”建设标准,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奠基、典型带动、稳步推动”原则,推出整体搬迁式、旧村改造式、田园风光式、依托城镇式四种建设模式,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全县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

2010年,县委、县政府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按照咸阳市委、市政府将旬邑县确定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试点和在咸阳市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的要求,制定《旬邑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试点方案》,围绕“两个转变”加快“三个集体”推进“六个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全市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近年来,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抓好人居环境。2016年6月初,县城乡一体办制定《旬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旬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意见》,抓点带面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巩固提升、美丽宜居、全景旬邑、全域旅游”思路和“因村施策,三村共建,点面结合,梯次推进”原则,以安全饮水、卫生厕所、污水治理、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和农网升级改造为重点,大力实施“四化工程”,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旬邑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2014-2030)》和《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意见》精神,按照“建设中心村、打造大社区、农民进城镇、城乡一体化”思路,持续抓社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三)商贸、流通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事业,开放集市贸易,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渠道并存的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个体经济,使一批个体商户进入店铺、商场经营,引进了外地多家个体商户。对商户逐步实行“五放宽”“四允许”,农民进城经商、下岗工人经商、部分干部停薪留职经商。1990年,各门市部、门店全部实行个人承包经营,国家抽回全部资金。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定销售、定利润、定费用、定资金周转的全员承包责任制,年终根据企业任务完成情况对干部、职工进行奖惩。对商业企业实行“四放开”“五挂钩”改革,对批发企业实行“工资浮动、风险抵押、劳动优化组合、利润指标包干、分类核算、超奖欠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零售实行“两抽一租”或大包干的经营责任制。此后,商贸流通体制逐步实施网络信息流通管理和运行,逐步打破商品流通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商品购进方式完全由商户自己决定,取消购货证,取消控制商品。在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方面,提升部分农产品收购价格,逐步放活农产品市场,取消统购统销制度,打破了国营和供销社模式,恢复发展了全县集市贸易。

(四)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1984年12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县委、县政府按照《决定》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1986年,在全县工业系统推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1987年,在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先后制定《关于搞活县属工业企业的意见》《关于稳定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的通知》《关于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意见》等文件。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劳动制度上的铁饭碗。199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关于放开搞活国有(集体)企业的实施意见》《旬邑县工业企业国有民营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的通知》等文件,并指导一些企业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工作。1997年9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放开搞活县属企业的意见》,按照市场管理和国有资本有序退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00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实现经济布局合理、产权置换到位、发展搞活企业的奋斗目标;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大力推进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开创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局面。随后,全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乡镇企业发展与改革。197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转发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文件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支持和鼓励发展社队企业。1984年,根据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范围由原社、队两级扩展到乡办、村办、联办、个体四级,经济成分增多,乡镇企业初具规模。1985年3月5日,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提出8条具体措施。1987年10月,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几项政策规定》,对乡镇企业发展政策再次补充说明。在县委、县政府支持鼓励下,旬邑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产量、产值、利税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以采煤、建材、食品加工、日用化工、针织为主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格局。1993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提出“依靠大农业致富、农工商并举、一二三产业配套开发、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战略”,制定下发《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等文件,作出围绕煤炭、沙棘、烤烟、苹果深加工等资源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决定,推动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并改革乡镇企业向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转变。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00年,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非公经济的决定》,年底全县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到15个、个体私营企业到达3033户。2003年12月,制发施行《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促成近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和质量稳步提高。2017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3.43亿元,占生产总值51.98%2019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8.23亿元,占生产总值54.56%

(五)行政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关键,把精简机构编制和优化组织结构作为改革主要任务,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从旬邑实际出发,进行了6次大的行政机构改革。

1983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同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旬邑县委员会。1984年,为适应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县委重点加强了各级领导和领导班子,遵循“四化”原则,选配了优秀中青年干部,按照党政合理分工和精简的原则,合并业务相近职能部门,县委部门改为7个,政府部门由原32个精简为21个,部门领导平均年龄降至47岁比改前降了5.1岁。1984年6月,旬邑县同步县乡党代会、人代会换届完成全县政社分设和建立乡镇政权改革任务,改后形成4镇、13乡、280个行政村。同年12月,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升格为副县级单位。1994年6月至1998年10月,推行公务员制度,过渡公务员394名。

1995年,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任务,开展“三定”工作。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原则,强化职能部门和社会管理部门作用,调整部分专业管理部门。机改后,县委设6个工作部门,县政府设22个工作部门,县直事业机构改为12个,群众团体及其他机构改为5个,其它管理机构改为9个。1997年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

2002年,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大力推进政企分开,优化组织结构,精简机构编制,政府部门改为24个、县属事业机构改为4个、企事业单位改为4个,17个乡镇合并为14个。

2010年,按中央要求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县委工作机构为17个、改县委直属事业机构为2个、改政府工作部门为24个、改政府直属机构为7个、改企事业单位为12个。

2015年,为理顺部门职责、实现权责统一,改革县委部门为11个、县委直属事业机构为3个、政府部门为27个、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及直属机构为12个、科级事业单位为15个、镇街道为10个。

2018年起的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重点就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统筹优化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行改革,加强了县委对监察、深化改革、依法治县、审计、教育、农业农村等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就公务员管理、机构编制、新闻出版和电影、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加强了归口党委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改革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来界定部门职责,改革县委工作机关为9个、县委直属事业单位为4个、县政府部门为25个、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为3个。变农业局、国土局、卫计局、扶贫办等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卫健局、扶贫开发局等,新设立巡察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医疗保障局等。

(六)财政体制、税制、金融体制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县委、县政府根据各时期工作重点,按照“勤俭节约、量力而行、有保有压”原则,合理安排支出,保证了各项建设资金需求。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以财政促进经济发展。2001年,县政府制定旬邑县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县乡村实施,初见成效。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乡管”改革,健全了县乡村财政管理监督机制。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办法,推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2005年后,进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创新预决算公开,全面进行公务改革、各行业财务管理改革、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预算制度。进一步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深入实施镇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债务置换,全面执行公务用车制度。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改革创新添活力、增动力,财政体制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税制改革。1979年以来,根据国家税改政策,对税务工作进行多次改革。至1990年时,全县税收税种共32个。1993年12月,按照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税制改革。将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合并为流转税并适用内外资企业、取消外资企业工商统一税;将农林牧水产品税改为农业特产税: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所得税改为征收企业所得税;将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合并为个人所得税:开征土地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取消集体交易税、牲畜交易费、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盐税并入资源税。1994年1月,实行分税制改革,实行地方包干税制,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支出范围。将税种统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改革后,工商税减少到18个税种。2002年1月,国务院决定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除少数特殊行业或企业外,对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近年来,旬邑县税收体制经过改革逐步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金融体制改革。旬邑县金融改革的重点是突破传统金融体制模式,健全和完善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体制。从1990年开始,旬邑县基本形成在人行彬县支行监管下各专业银行主管辖区各金融业务的体系,当时设有中国农业银行旬邑县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旬邑县支行、中国建设银行旬邑县支行、旬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旬邑县支行。1996年,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1998年,人民银行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实行指导平衡、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2000年,上级金融主管部门根据当时的业务运作情况,撤销中国工商银行旬邑县支行、中国建设银行旬邑县支行,金融机构发展更加高效、合理。2018年10月16日,旬邑县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举行开业暨爱心捐赠仪式,向张洪中学捐赠爱心资金2万元,加入并将旬邑县金融机构壮大为农行、邮储、信合、村镇4行新格局,杜自强为首任行长。

(七)交通运输、水电、林业、邮电、通信网络改革

交通运输改革。县委、县政府逐步改革交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提高运输能力,各类道路建设和相关运输产业持续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抢抓中央和各级政府为加快发展交通事业提供的良好政策机遇,先后制定出台“群众铺底子、政府造面子”“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多方争取、筹集资金,实施了大规模的城乡公路建设改造工程,完成了8条县乡公路及163公里通村公路,县城至马栏川道红色旅游公路,咸旬高速、铜旬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旬邑无高速的历史,实现了旬邑交通事业跨越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满足了社会和群众需求。2019年,实现全年公路客运量158万人次、货运量645.8万吨,年末实有公路里程2077.56公里(含高速公路42公里)、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辆、出租汽车70辆

水电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先后实施了县城、土桥塬区、职田塬区、柏岭寺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提高了全县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整治河流、美化河道,提高城镇防洪排水能力。以县城汃河道、山塬水库为载体,实施水利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强化防汛抗旱措施,确保了城乡生产和生活安全。大力发展农村水利事业,解决农村供水、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用水问题。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坚持把水务改革作为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破解障碍,进行水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同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对供电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电力管理实行“一卡通”,使全县电力管理趋于合理化。2017年,旬邑县落实陕价商发[2017]78号《陕西省物价局关于合理调整电价结构有关事项的通知》,执行居民照明电价0.4983元/度。2018年8月5日,旬邑县供电分公司多元化缴费平台成功上线,支付方式支持微信、第三方支付和多家商业银行,旬邑县供电客户可通过下载安装“陕西地电”手机APP客户端,登陆陕西地电多元缴费平台系统快捷缴纳电费。2019年11月,旬邑县集中更换新式电表,深化用电改革。

林业改革。1982年,县政府在林业“三定”中推行林业承包制,对全县国有、集体和个人的山林树木定权发证,在所有制不变前提下承包经营。实行林业生产责任制,对道路树木和小片林树随地定,折价转让,林权归个人。1991年后,推行集体宜造林“四荒地”拍卖与个体承包经营政策。2009年,开展以明晰产权、规范流转、放活经营、落实处置、保障收益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加大对林业重点工程、林业产业、林政执法、林业管护、林业科技推广等工作的改革力度,保证了全县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旬邑县开始从18-63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人均管护林地面积不少于500亩,常年住村且一月巡山不少于20天。2017年,5月旬邑县对全县生态护林员进行核查培训,10月26日印发《旬邑县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服务机制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全县生态护林员工资标准为5000元/年(前11个月为420元,最后一月工资为380元)。《关于2017年度旬邑县生态脱贫攻坚工作总结的报告》数据显示,2016-2018年度,旬邑县通过生态护林员政策,帮助贫困户生态护林员增收共计201.37万元(2016-2017年度404名生态护林员1-10月份工资167.602万元,2017-2018年度的405名生态护林员11-12月工资34.02万元),2018年帮助天保贫困户护林员增收19.36万元(在全县范围内选聘贫困户护林员197名,人均工资982.70元)。2020年,旬邑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继续扩大生态护林员政策覆盖面。

邮电、通信网络改革。1998年,县邮电局分设为县邮政局和县电信局。2004年,转换经营机制,县电信局更设为陕西省电信有限公司旬邑分公司。2008年设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分公司。2010年,旬邑县邮政局增加网络设置,在全县设邮政所10个和县城储蓄所1个,改革邮政业务。县电信局在全县设立8个营业部,对电信业务管理机制进行多次改革。

1999年,对邮电通讯体制再次改革,从县邮电局划出移动通讯业务,成立了陕西移动通信公司咸阳分公司旬邑营业部,2002年改为中国移动通讯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旬邑分公司,2004年改为营业分部。至2007年,设立营业厅8个。随后,对移动业务多次进行改革,移动业务实现无缝隙覆盖。2001年,成立中国联通旬邑分公司,增强全线网络通讯能力。不断改革网络标准,实现2G到4G的转变。2003年9月,旬邑县政府信息网站正式开通。2008年1月,制定《关于规划建设旬邑县党政公众网站群的通知》,对全县党政网站建设工作作出安排,农村信息服务网站、农村合作医疗网站做出安排,并组织积极实施,实现了网站的全覆盖。2008年1月17日,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县支公司,在旬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2010年,旬邑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县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县财政中拨付专项资金给予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每户100元补贴,从2010年开始全县每年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6万户,三年共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8万户,2012年底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4%、塬区入户率达到100%。2010年9月17日,旬邑县农村有线电视入户推进工程启动,一期完成12876户。2011年9月25日,旬邑县4.8万户农村有线电视二期工程开工建设。2011年度,旬邑县有线电视入户率居全省第22位,较2010年第44位前进22个位次,在咸阳市11个县(市)中位居第3位较2010年第4位前进1位。2019年夏,5G手机在旬邑县上市销售。2020年,联通的2G基站和通讯服务停用,3月《旬邑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随旬政办发〔2020〕16号印发,5G技术被以“支持植保无人机智能机器人、5G农机无人驾驶机服务产业发展”予以明确。

(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县委、县政府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2005年以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县城为载体,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注重特色”原则,建设新农村,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县城建设中,突出抓好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五化”工程,打造“天蓝、水碧、人和”宜居环境。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品位和形象。2007年,制定《旬邑县关于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创建生态示范县活动的安排意见》《旬邑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快步伐生态建设步伐。近年来,围绕“城乡美”“生态美”,实施山水园林、城乡一体、生态文明三大建设,彰显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打造精致宜居居住环境。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采取铁腕推进治污降霾、持续加大环境执法、积极实施增绿工程,全力维护旬邑天蓝水绿、山川秀美的良好生态。2015年夏,为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全面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旬邑旅游整体实力,旬邑县组织开展2016年旅游厕所建设项目申报工作。2020年旬邑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改厕率达到85%以上。2020年9月28日,旬邑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旬政农发〔2020〕174号印发《旬邑县农村改厕问题大排查大整改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致力早日高质量完成改厕任务,坚决打赢“厕所革命”攻坚战。2014年秋,旬邑县启动垃圾分类全面宣传教育,组织广泛学习2005年《陕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2020年旬邑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推行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市场化运营,提升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规范化水平。2020年实践中,认真落实了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反光膜收集利用、全面推行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市场化运营、新建旬邑县建筑垃圾填埋场等措施。

(九)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旅游事业改革

文化改革。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文化改革的要求,对全县文化机构、文化体制、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1995年,从县文教局划出文化管理职能,成立了县文化局。期间经过5次改革后,设立为县文体广电局。对下属基层单位根据业务增设调整为8个,其中7个按事业单位管理,县剧团转为企业化管理。2013年,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撤销县剧团,成立旬邑县文化发展公司,实现向市场管理体制转变。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文化博览园,为各行政村修建文化广场,设立文化活动室。加强对文化团体和群众文体组织的管理力度,认真贯彻党的文艺创作方针,丰富文艺创作形式,活跃文艺创作队伍,提升文艺作品质量。举办大型文体主题活动和有关群众性的文体竞赛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挖掘旬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旬邑文化事业繁荣。2020年展开非遗博览园设计申报,申请设立旬邑县首个文博所且为正科级建制。

教育改革。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县委、县政府逐步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三级(县、乡、村)办学,两级(县、乡)管理”体制。1993年12月,按照咸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双基”工作的决定》要求,创新工作措施,全力抓好“两基”教育工作。1999年,单列乡(镇)教育组财政经费,由县教育局直接管理,通过城乡依法征收教育附加费,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方筹措为辅的教育投入新体制。在全县中、小学中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改革。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为加快推进旬邑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近年来,实施“双高双普”,改善办学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美丽校园、书香校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旬邑县实验中小学、港华幼儿园等经历有无到有和建成投用,一批本科上线率连年稳步提高。

科技体制改革。198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一是改进科技人才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措施,鼓励学校、医院、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改革科技经费拨款制度。对科技经费的拨款按照科研工作的性质,执行不同的拨款制度,对从事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的单位实行有偿合同制。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制度,支持重大课题研究项目,通过拨款制度改革,打破科研单位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局面,开始面向经济、面向市场。三是大力推行技术成果转化。县科技部门把支持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作为成果转化的重中之重,积极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按照“抓大育小,整体推进”的方针,加大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项目推介、科技招商等方面予以支持,使这些科技企业崛起。实施农技服务“大荔模式”,指导一批企业创新服务形式,推行会员制,对会员实行积分奖励,跟踪服务。同时,狠抓全县果农技术培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园。近年来,开展“百人进百社,百技惠百村”示范镇、社区、合作社,涉农企业创建活动。先后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旬邑县绿色苹果产业计划开发”、省科技统筹创新项目“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果树、蔬菜、畜牧等民间科技协会组织,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和应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大力实施科技兴旬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带动、能源开发带动”三大战略,狠抓“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劳务输出”三个关键,实现“特色农业富民、工业强县、三产活县”三大突破,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卫生体制改革与计划生育工作。按照“改变职能、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改革思路,在卫生系统实行岗位责任制,权、责、利挂钩。推行医疗卫生单位目标责任管理制,实行院长负责制、各医疗单位院长、科长竞聘上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个体医疗。近年来,全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增加新农合一卡通功能,实现多种报销渠道功能一体化。对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十三家镇社区卫生员进行集团化重组,成立三大卫生服务医疗集团。在县镇医院区域网中推行电子病历,成立医药集中结算服务中心,规范药品招标采购程序。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配套经费投入,增加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贯彻落实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按照国家计划生育的相关具体政策,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落实“三查两清一服务”措施,进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县人口盲目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06年6月,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提出: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农村现行生育政策,不断提升计划生育水平,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农民;加强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化进程;加快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提高了全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近年来,坚持抓好稳定低生育水平、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母亲健康工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两孩生育等计生政策,实现了计划生育事业的良好发展。2019-2020年,县医院在改革中实现建设发展用地再扩大,县妇幼保健院实现县计生站人员并入和办公楼迁址新建。

发展旅游事业。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旬邑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事业。2013年,将原县文体旅游局旅游管理职能划出,成立旬邑县文物旅游局,管理全县文物旅游业务。加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以及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景点、景区环境。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县政府批准成立中渭旅游集团,下设6个旅游公司,负责全县旅游业务的开展,提升了全县旅游服务质量,增加了旅游收入。2019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进一步整合机构,将文物旅游局合并到文体局中,成立文化旅游局,负责全县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

(十)劳动用工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978年,县委、县政府开始对劳动制度进行改革。1981年,县政府规定:在国家统筹规划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办法。同时实行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等多种用工形式。1983年,对企业固定工制度和用工形式进行改革,实行劳动组合制、择优上岗和合同化管理等形式。随后,全民企业工人普遍实行合同制。1993年,县政府下放企业管理权,规定:企业可以自主选聘所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招工不再受计划指标的限制,招工时间、条件、数量一律由企业自主决定。职工在县内企业之间流动实行双向选择。1995年,企业用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干部、工人、固定工等身份界限。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出台一系列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多渠道安置下岗职工。2004年以来,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再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健全劳务输出网络。近年来,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4个配套文件,建立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责任明确、保障有力、上下联动的就业创业工作管理机制,保证全县劳动再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

不断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种类由建国初的职工工伤保险逐步扩大到现在的职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医疗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职工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2000年来,县政府努力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强化服务管理,社会保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出台《旬邑县失业保险申领发放办法》《旬邑县失业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旬邑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职)人员的离退休(职)费用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9年,按照上级要求,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整合缴纳。近年来,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全县劳动用工管理逐步趋于科学化。

(十一)加快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扶贫开发工作措施,加强机构建设,明确开发规划,实施脱贫攻坚工程。1989年,旬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与县老区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2002年,县级机构改革中撤销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业务划归县扶贫办。同年8月,《关于印发旬邑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提出旬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实施步骤,加快了旬邑县扶贫开发的步伐。2004年11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实施“两联一包”“八七”扶贫攻坚“八个一批”等工程;制定《旬邑县十三五特色农业精准脱贫规划》《农业产业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旬邑县生态精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措施,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2016年以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等工作要求和措施,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增强全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2018年以来,先后研究制定了《2018年决战决胜脱贫摘帽“15511”实施方案》《旬邑县2019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13345”方案》《旬邑县2020年脱贫攻坚“1354”巩固提升方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发力,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5月省政府发布公告宣布旬邑县成功摘掉贫困县帽子。

(十二)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

县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坚持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二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先后开展理想教育和“五爱”教育、爱国主义系列教育、学习宣传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四互三相四爱”道德实践、学习宣传“八荣八耻”、“百名孝子”评选等活动。近年来,坚持开展感动旬邑模范人物、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提高了全县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2020年9月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20年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马栏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丁海燕与钟南山、张伯礼同列入12位楷模。

(十三)民主法治建设

县委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采用大讲堂、宣讲、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宪法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全县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支持人大依法履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县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监督权,支持县政协大力参政议政,围绕全县重大问题开展视察调研,支持群众团体组织依法有序开展工作;支持县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快法治旬邑建设,建立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和述职述廉述效等制度,增强干部的法制意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从严落实司法人员从业《若干行为》,积极推行审判、监务、警务公开,司法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有效增强。强化公安工作,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开展平安旬邑创建和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使全县形成了学法尊法守法的浓厚氛围。近年与时俱进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监察法》《民法典》等一系列新颁法律的学法尊法守法执法实践,持续提高了全县新时代法治水平。

(十四)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县委持久抓好党的建设工作,为改革开放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县级党委班子建设。1978年至2017年,先后召开10次中国共产党旬邑县代表大会,成功选举的10届县委领导班子,成为领导旬邑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核心。历届县委常委会班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集体学习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参加“三讲”“三严三实”、群众路线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活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廉政准则》,增强领导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二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村级党支部班子中开展达标升类整顿活动、创建“六个好”党委“五个好”党支部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镇社区、中介组织建立党组织,实现“两新”组织的全覆盖。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旬邑县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考核办法》《旬邑县党建示范村创建标准》等文件,先后对全县机关部门、乡镇、县属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整顿。在全县党支部当中,开展星级认定、“十建十提升”“三级联创”和“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等活动,先后完成174个村级党组织晋档任务。持续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建成一批党建示范点,整顿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战斗力。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工程,按照“三个一批”思路和“十有”标准,分领域精心培育一批党建品牌项目。思想建设:县委坚持抓好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坚持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认识水平。利用县委党校、马栏干部学院定期对党员干部培训,开展“五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两学一做”等活动,使党员干部的党性得到增强,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县委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干部和科技干部三支队伍。每年对全县部门、乡镇、科级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综合研判,使班子配备更加趋于科学化。实行“六个一线”工作法,开展“五个一”活动、“三个点”“双百双千”“双万工程”等活动,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创新管理选拔机制,建立“五动议四推荐三酝酿两票决一竞争”部选拔模式,制定实施《旬邑县科级干部交流工作试行办法》《旬邑县乡镇和县级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旬邑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办法(试行)》《旬邑县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旬邑县鼓励激励实施办法(试行)》。对拟提拔干部进行“三龄二历一身份”审核,为准确选拔干部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采用“赛场选马”、公开考任大学生村官等选拔形式,为村班子及部分县直部门选拔一批合格的领导干部。每年提拔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为任正职2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发放补贴。建立脱贫攻坚“四支队伍”,保证全县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从村级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才、退伍军人、乡村医生等优秀人才中挑选后备干部,建强后备干部队伍,为基层班子建设奠定可靠的基础。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发展党员16字方针,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采用听辅导、参加培训、远程教育等形式,组织党员常态化学习党的政治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文化、科技、法律、电子商务知识,提高党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参加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会,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工作、出勤、党费缴纳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对党员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使党员自觉遵守党风廉政有关规定。创新党员管理形式,实行党员积分管理、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管理等制度,有效提高全县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及制度化,党组织类型及党员队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持续提高。

三、旬邑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经济总量跨越发展。改革开放42年来,旬邑县经济迅速发展。1978年,旬邑县GDP为3617万元,1992年18150万元,2002年61838万元。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3年GDP达到102.2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122.02亿元,是1978年的337.35倍;人均GDP得到提升,1978年人均GDP为178元,1992年人均752元,2008年人均10599元,首次突破10000元。2017年旬邑县人均生产总值45725元,是1978年的256.88倍。1978年至2017年,人均GDP增长率实现90%以上。2018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31.45万元,同比增长8.3%,居全市第三。201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8.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8年增长3.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942.7元。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8.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56%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注重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2017年三次产业比为24.1:58.1:17.8,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35亿元,不变价增长速度为4.8%;第二产业为70.92亿元,不变价增加速度为9.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75亿元,不变价增长速度为8.4%。苹果产业成为旬邑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2005年,苹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1.5%,占到农民收入的81%。2017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0.3万亩,产量达到58.55万吨,面积是1978年的858倍,产量是1979年375吨的1561倍。 先后获得“全国苹果20强县”“十五”陕西果业强县等荣誉。烤烟生产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1990年全县种植面积增加到5333.3公顷,总产159640吨。至2010年,烟农收入6.7亿元,为县财政提供税金1.3亿元。1990年至1993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烤烟生产优秀单位县”。卫生、文化、旅游、通讯网络、物流等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至2017年底,建成了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全县所有电商交易190万单、交易额7000多万元。2019年底,第一产业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4.3%,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7.51亿元,增长3.3%,较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2.37亿元,增长3.9%,较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比32.26%,第二产业占比31.12%,第三产业占比36.32%,三次产业比为32.26:31.12:36.62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42年来,旬邑县财政体制机制经过多次改革,财政收入不断增加。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亿元,同比旬邑县1978年度预算内财政收入198万元125.76倍;2009年,旬邑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6亿元,同比旬邑县1978年度财政支出1083万元的188倍。到2019年,全县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41亿元;非税收入0.38亿元。全县财政支出24.3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主要支出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8亿元;教育支出4.2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29亿元;农林水支出5.16亿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42年来,旬邑县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综合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度全县小麦种植9.11万亩、总产2.83万吨、亩产310.6公斤,较1978年度种植28.41万亩、总产1.5155万吨、平均亩产53.3公斤,平均亩产提高257.3公斤、增长5.39倍;2017年度全县玉米种植18.15万亩、产量7.25万吨、平均亩产399.4公斤,较1978年度种植8.8万亩、总产1.5320万吨、平均亩产174.1公斤而言,亩产提高225.3公斤、平均增产2.29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建立龙头企业,使旬邑县现代农业布局逐步优化。截止2018年8月,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4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757个,家庭农场5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8处,认证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5个。畜牧业生产量大幅增加1978年,生猪存栏5.26万头,2019年,全县生猪存栏18万头,是1978年的3.4倍。发展特色产业10.2万亩,林下经济2万亩,粮食总产16.5万吨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改革开放42年来,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上升。2017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7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9元),同比1978年旬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元的226.95倍。2019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8元,较上年净增1513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58元,较上年净增2730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9元,较上年净增907元,增长9.1%

消费需求加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消费总额不断增强,全县消费品市场发生很大变化。198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57万元,2017年为25.1亿元,增速13%。全县年人均社会消费发展速率1.13倍;按行业划分,其中住宿餐饮业达到4.22亿元,增速7.27%,批发零售达到20.88亿元,增速14.24%;按照城乡划分,其中:城镇20.79亿元,增速14.53%,乡村4.31亿元,增速6.18%,全县消费总额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2.2亿元,增长15.51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54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1亿元,下降3.2 %。按消费形态,餐饮收入额5.6亿元,增长13.3%;商品零售额23.35亿元,增长5.7 %。以汽车、住房、通讯产品以及文教娱乐、旅游、家政等“新兴消费品”为特征的各类消费迅速上升,人民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2010年底,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138个,其中高标准示范村100个。2006年1月12日,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政府作出《关于推广旬邑县建设新农村经验的决定》,要求学习旬邑经验2008年旬邑县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十大单位”,2012年获得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从旬邑县的实践来看,新农村建设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而且从长远来看,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

工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科技兴旬”目标,做大做强煤炭、制造加工等工业。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659万元。199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2000年以后,旬邑县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企业快速发展,以煤炭、医药化工、食品包装、建材、机械修造加工为主的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特别是煤炭工业成为旬邑县的龙头企业,进入全国200个产煤大县行列。工业产值迅猛增加,轻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亿元,煤炭开采洗选业完成产值80.68亿元,食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44亿元,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完成2.67亿元,水生产供应业完成产值0.21亿元,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8.65亿元。海天制药、一方平康、蓝海果业等大型企业入驻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原称太村产业园),工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27亿元,比2018年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4亿元,比2018年增长2.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18亿元。分行业来看,八类中四升四降:煤炭开采洗选业完成产值46.37亿,同比增长15.4%,占比重87.19%;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完成0.94亿,同比增长34.83%,占比重1.77%;电力热力生产供产业完成产值2.38亿,同比增长6.01%,占比重4.48%;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0.24亿,同比增长0.22%,占比重0.45%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加强管理”的指导方向,坚持立足资源上规模、调整结构上水平、依靠科技增效益,各方协力抓起步,使全县形成了“多轮驱动,多轨运行,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合作一齐上”的发展格局。至1995年底,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952个,从业人员18825人,总产值15385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形成了以郑家席家山煤矿、清源乡煤矿为代表的乡办煤矿和以建材、贮藏保鲜为主体的乡企新格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县乡镇企业逐步转为非公有制经济。2017年旬邑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3.4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122.02亿元的比重为51.98%。2019年,新增规上企业3家,非公占比56.64%,新增电子商务企业9家,76家电商企业线上交易850万单,电商交易额1.9亿元

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建设促经济发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7年旬邑县实现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130.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37亿元;第二产业44.84亿元;第三产业73.33亿元),是2004年的37005万元(其中:基本建设11555万元,更新改造16966万元,其他8544万元)的35倍。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0.36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4.6亿元。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9.39亿元,增长19.01%;第二产业投资31.78亿元,增长6.93%;第三产业投资43.43亿元,下降18.16%。全年民间投资56.3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3.96亿元;工业投资30.78亿元,增长6.93%。全年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14991万平方米,增长297.11%

金融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42年来,旬邑县金融系统经过多次改革,至2017年底,全县设有金融单位6家,业务网点覆盖全县,总计各项存款92.4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3.96亿元,比年末全县人均储蓄21639.47元(63.96亿/295571人)是1980年度全县居民人均储蓄15.53元1393.40倍,年均全县居民人均存款发展速率1.2099倍,即年均全县居民人均存款加速度20.99%。各项贷款32.54亿元。其中,住房贷款16.85亿元,其它贷款15.69亿元。2019年,全县金融机构(不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5.38亿元,金融存贷比为38.78% 。存贷款业务的增加为旬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截止2020年10月下旬,旬邑县实有农行、邮储、信合、中银村镇共4家金融机构。

对外开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坚持“科学、理性、绿色、效益”的招商理念,抓住机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了一批省内外企业,借力推动了旬邑经济发展。2007年以来,先后有山东新汶集团新矿综合机械厂、河北中达、浙江虎豪、温州八达、山东王晁、陕西通达、深圳乐仙等企业落户旬邑。旬邑县太村产业园区先后引进大秦生态农业、陕西蓝海果业等企业。2001年,旬邑县被农业部、外贸部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2016年以来,成功签约“千古石门关”生态旅游度假区、关中驴繁育养殖基地、陕西果皇果品加工贸易基地、三正制药厂、圣威制药厂等企业建设项目,签约合同资金5.5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4个。同时,对外贸易事业不断发展。2019年,聚焦做大做强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先后引进春晖制药、国仁制药等6个总投资12亿元的项目成功落地,长青生物、圣威天泽等4家医药企业建成试产,鑫龙食品、邦琦生物完成主体建设,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巨大成就。截止2020年10月下旬,旬邑县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

科技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教育奠基 科技兴旬”的战略方针,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全县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一是科技机构和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6月,全县各类科技人才发展到1701人,科研机构发展到3所,有县级科技学会、协会7个,9镇1街道办基层科协组织10个,科普示范基地29个,科技示范户184户,组建了由168名专家构成的农村科普讲师团和850人的科普志愿队,形成了庞大的科研和科普网络。二是科技成果丰硕。全县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346项,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5件,技术市场交易额4298.7万元,科技研发投入资金1835.8万元。旬邑县曾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特别是果业科技成果突出,“马栏红”农业科技园区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蓝海果业有限公司荣获首届咸阳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中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等殊荣。多年来,旬邑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科技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县”等荣誉。刘新余、高玉峰、宋俊浩等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县科协获得“全国科技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完成了“普九”教育、素质教育、“双高双普”等任务。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经过改革,一是教学机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截止2019年,全县普通中学17所,专任教师1048人,在校学生912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107人,在校学生1403人。普通小学60所,专任教师1299人,在校学生16942人。幼儿园59所,专任教师532人,在园幼儿8561人。二是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小学入学率、初中升学率逐年上升,高考录取率直线增加。近40年间,有4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近年考入211、985、双一流高校学生数量稳步提升。三是获得多项荣誉。1995年,旬邑县被国家教委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县。2008年,旬邑县职业教育中心被定为“全国温暖工程基地”2017年9月,旬邑中学晋升为陕西省省级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同年,教师丁海燕被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020年,丁海燕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卫生医疗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40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增强了卫生医疗保障能力。一是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壮大,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7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273个。其中,医院1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共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13人;注册护士546人;疾病预防中心卫生技术人员25人;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43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44人。规范性村卫生室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2019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273个。其中,医院数19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887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43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446人,注册护士数661人二是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一卡通”,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医疗费用报销政策实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及救助制度无缝对接,曾获得“全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先进县”等荣誉。2019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完成整合。三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挂牌成立了旬邑县卫生三大医疗集团2019年,首个医共提县医院迟到社区分院成立,使全县卫生机构网络设置进一步科学合理。四是持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爱国卫生意识,曾获得“国家卫生县城”荣誉。

文化体育事业大大繁荣。改革开放40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导向,以历史和民俗为依托,深入挖掘古豳文化,积极推进内涵发展”的改革思路。实现了“两馆一站”开放率100%,文化“五下乡”、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文艺作品创作、民间剪纸、唢呐艺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果,特别是以库淑兰为代表的彩贴剪纸艺术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文化遗产资源名录,获得“中国剪纸之乡”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荣誉称号。库淑兰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县各村普遍建立了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到2019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实现100%覆盖率目标,完成10个镇办基层文化中心和文化图书总分管制建设,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0个,积极开展文化惠民下乡演出活动,全年组织文化惠民下乡演出75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县共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8类、147个项目。旬邑“彩贴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唢呐、咪子戏、石门爷(扶苏)传说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6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17个项目被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成立旬邑县文化发展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配合中省电视台举办《同一首歌》《秦之声》大型文艺演出,成功举办了“红色马栏 人文旬邑”大型文艺晚会、“向着马栏”中国旬邑马拉松赛、“奔向马栏”红色之旅自行车邀请赛、600名唢呐艺人在陕西省第十六届体育运动会上表演等大型文体活动。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共同打造的大型音乐歌舞诗史剧《永远的马栏》演出后,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2019年,体育事业发展持续壮大。成功举办了全县干部职工5公里迷你健身跑比赛、陕西体彩2019陕西省群众足球三级联赛旬邑县乙级联赛、“红色邀约·绿色召唤”2019陕西旬邑马拉松赛、旬邑县第六届全民运动会,承办了邮政银行杯2019全国警察越野跑挑战赛。组织参加了陕西体彩2019陕西省群众足球三级联赛咸阳市甲级联赛、陕西省武功县太极拳和传统拳邀请赛、健康中国—丝绸之路第二届武术精英赛、咸阳市第二届全民健身大赛。开放胡树群书画馆,成立各种文化艺术协会9个,县城业余群众文体活动队13个。张俊彪文学馆开馆投用。加大文化市场执法监督力度,确保了全县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旬邑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旬邑历史(第一、二卷)》《马栏革命简史》《习仲勋在旬邑》《旬邑文艺》《旬邑党史》《旬邑县志》《豳风·诗刊》《旬邑文库》《旬邑民俗》等一批杂志书刊,创作了一批书画文艺精品,弘扬了革命传统和旬邑文化。县委党史研究室获得“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地方志办获得“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旅游开发和旅游产业成绩突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旬邑旅游开发和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旅游名县”工作目标,按照“资源依托、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借力发展、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旅游开发思路,以旅游产业资源开发建设为重点,整合开发旅游景点,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到2017年,旬邑建成了国家级4A景区2家(马栏革命旧址、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3A级旅游景区2家(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古豳文化博览园)。建成旬邑起义纪念馆、崔廷儒(旧居)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军部旧址、陕北公学看花宫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马栏镇被授予“全省文化旅游名镇”“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称号,唐家村、西头村被授予“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千古石门关”石门山文化生态旅游、“画里农庄·百年西头”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建成。秦商文化唐家大院旅游景区项目、马栏红色小镇项目和金盆社区即将建成。旬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仅2017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1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5.6亿元。2019年,旬邑县成功创建陕西省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荣获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中心“2019避暑旅游样本城市”称号,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2019陕西最美秋色”称号、入选第五届“中国森林氧吧”榜单。泰塔抢险加固工程完成验收、成功纠偏2.395米,张俊彪文学馆顺利开馆。马栏革命旧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了“红色邀约·绿色召唤”2019陕西·旬邑马拉松赛、全国警察“守初心、担使命,红色马栏、奔跑公安”越野跑挑战赛,“旅游+体育”已成为旬邑最靓丽的名片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扎实推进。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劳动就业和保障政策,不断调整劳动就业用工形式。劳动保障由最初的职工工伤保险逐渐扩大到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6年以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446人,扶持新增和扩大各类经济实体696家,带动就业人员1392人,农民工进城落户8292人。2019年,举办2019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旬邑·泰兴扶贫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退役军人军属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专场招聘会、旬泰金秋就业扶贫劳务协作等多场招聘会,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672人2016年以来,全县参保缴费10.63万人,发放待遇3668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入118.52万元,支出8.74万元。全县合作医疗参保4.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0812人,生育保险参保9735人,事业保险参保474人。同时完成了社保卡发放工作。2017年,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638人,开发利用特设公岗252个、公益专岗107个。商业补助保险救助66人,24.8万元。2019年,共有5916户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涉及17451人,共发放生活保障金7024.42万元。其中,760户享受城镇低保,涉及1379人,发放保障金1008.85万元;5156户享受农村低保,涉及16072人,发放保障金6015.57万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911人,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安置2018年冬季退伍义务兵和2019年春季转业士官9名。县疾控中心实验楼完成基础性工程,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投用。居民福祉不断提升。

城乡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快乡镇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城乡环境极大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城乡建设方面,不断拉大县城建设框架,新建了一批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商业及居民生活用房,高标准改造了城区街道水、电、网络设施,修建了古豳文化博览园、翠屏公园、书香公园、世纪广场等一批群众休闲娱乐场地。县城亮化、绿化、美化质量显著提升。2014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称号。在镇(区)建设方面,各镇(区)路、水、电排污设施得到升级改造,完成了亮化绿化工程。特别是实施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至2014年,建成保障性住房1260套,其中:廉租房150套,公租房120套,经济适用房120套,限价商品房150套,棚户区改造房720套。完成了农村房屋所有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任务。旬邑县张洪镇西头村等村被评为“美丽乡村”。到2019年,三水河甘峪段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完工,马栏干部学院公寓楼、教学楼、报告厅、体育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完成,金盆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到位,176户群众入住,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新校区建成投用。

县委、县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关中最美县”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全县城乡面貌、优化生态环境。着力创建“两型社会落实节能减排。仅2017年,污水处理率达到86.5%,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达到274天,拆除燃煤锅炉、实现城区集中供热,改造提升“散乱污”企业11家、清理取缔8家。完成了汃河水利风景区工程、旬邑县翠屏湖、三水河马栏镇、甘峪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了宋家沟、南子沟河渠、东西河渠及汃河沿岸、街道、机关院子绿化补植工程,同时完成镇村绿化补植工程。曾获“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园林县城”“全省城市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2019年,旬邑县继续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场保卫战,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21家、改造提升19家,建成马栏河国家湿地公园二期、三水河人工湿地。旬邑中学、旬邑县医院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中国森林氧吧”称号。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市第一、关中第二

公路交通运输蓬勃发展。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以“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组织全县干部群众持续开展公路建设,先后修建过境国道西(安)银(川)公路(211国道)旬邑段,过境省道正(宁)铜(川)(305省道)旬邑段、旬(邑)麟(游)公路(306省道)、银(川)武(汉)高速公路彬旬引线旬邑段、张(洪)百(子沟)、旬(邑)照(金)、原(底)丈( 八寺)、野(吉红)郑(家)公路、第(界)马(栏)、马(栏)石(门)、旬(邑)马(栏)等公路。咸旬高速建成通车、合(阳)扶(风)土桥耀县段先后建成通车。至2017年末,全县境内等级公路总里程18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66公里,国省道282.5公里,县乡公路371.4公里(含旅游专线),专用公路8.9公里,村道1165公里。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旬邑县公路管理段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运输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县客运量170.64 万人次,是1980年4.17万人的40倍,客运周转量7976.88万人公里,是1980年92.26万人/公里的86倍。货运量1208万吨,是1980年12万吨的100倍,货运周转量132528万吨公里,是1980年115万吨/千米的1152倍。县城设公交车线路2条,配备公交汽车6辆,有出租车70辆。2020年公交车线路增至3条。2019年,全年公路客运量158万人,公路货运量645.8万吨。县辖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辆,实有出租汽车70辆。优化县城公交线路,购置纯电动公交车20辆,方便了群众出行。境内公路里程2077.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2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道为次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以村级公路及专用公路为补充的县域公路交通网络。

水利电力事业发展步子加快。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水利电力事业。先后修建修复灌水坝2座,水库7座,抽水站82座,饮水工程6处,防洪工程11处,供水工程2处,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县城河段造湖6段,县城河段造湖加强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工作,完成了淤地坝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大力实施电力普及和技术改造工程。仅2017年,投资1.31亿元建成了柏岭寺水库,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万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涝池20座,沟头防护工程4处,完成淤地坝清淤、县城新水厂沉淀池等水利工程。实施了110KV马栏输配电项目、0.4—10千伏配网基建工程等电网项目、配网技改工程,改造了各中心村低压线路,全县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实现了电力供应全覆盖。2019年,全县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9处,蚂蚁沟水库、县城东区防汛道路、蒲家沟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快速推进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创新林业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先后实施了以恢复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中德合作造林工程、日本博多梦松原·小渊基金援助的中日友好造林工程、国家立项的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县城区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和陕西省“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工程等大型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完成了退耕还林面积19911公顷,向退耕还林户发放粮食折现金9215.63万元,生活补助费316.52万元,种苗补助费1493.32万元。完成林权改革面积62047公顷,签订林权合同1.2万份,发放林权证9810份,完成发证林权面积100%。林业旅游产业综合收入不断增加,仅2015年达到860万元。旬邑县曾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2018年6月,全国大型网络“绿色中国行”公益宣传活动在旬邑举办,全面展现了旬邑县绿色生态建设成果。2019年,造林6.9万亩,森林总面积达150.8万亩。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扎实贯彻计划生育国策,认真落实新时代国家二孩政策。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291922人)是1978年(204231人)的142.94倍。1980年,出生人口2656人,自然增长率5.61‰;1991年后,全县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2000年,出生人口1894人,自然增长率为1.62‰;2010年,出生人口3225人,自然增长率为4.6‰。2017年出生人口2690人,人口自然增率为稳定在3.4‰。2019年,全县常住人口2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73‰,人口死亡率为6.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城镇化率为39.59%。人口低速增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称号。

邮政通讯网络事业迅猛发展。197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加强邮电通讯设施建设,解决信息闭塞瓶颈。1991年10月淘汰了手摇电话,实现了国内长途直拨,同时安装自动交换机。随之,固定电话发展步伐加快,逐步由国家机关单位发展到住宅用户,由城镇居民户到农村家庭。1999年,移动电话进入旬邑,开始取代寻呼机、大哥大。同时,将原县邮电局机构分设为邮政、电信、移动三个业务单位,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业务收入逐步增加,全年邮电通讯网络业务收入13641.16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407.3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708万元。移动、联通业务收入7958万元。到2017年,全县移动、电信、联通三大通讯公司业务分别扩展到各村镇,方便了群众的交流。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2G到5G的升级,2020年实现5G民用。通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基站110个,新增光缆1200千米,新增光纤入户端口12800个。县城住宅小区光纤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城区、重点区域及公共场所4G网络深度覆盖率达到100%以上。移动4G信号农村覆盖率达到95%,电信4G信号覆盖率达到80%,联通4G信号农村覆盖率达到53%。2020年,实现联通2G基站及手机卡淘汰,5G基站和用户占比持续增加。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09户,移动电话用户175858户,互联网用户44000户。邮政通讯网络事业的迅速发展,满足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商业贸易市场管理成效明显。1978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发展商贸相关政策,不断开放集市贸易,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建立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渠道并存的流通体系,全县商贸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到201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亿元,是1980年的2257万元的110倍。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1亿元,比上年增长6.1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批发零售额2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4%;住宿餐饮收入额4.22亿元,比上年增长7.27%。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餐饮收入2.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3%;商品零售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46%。到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5亿元,比2018年增长7.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2.2亿元,增长15.51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54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1亿元,下降3.2 %。按消费形态,餐饮收入额5.6亿元,增长13.3%;商品零售额23.35亿元,增长5.7 %。以汽车、住房、通讯产品以及文教娱乐、旅游、家政等“新兴消费品”为特征的消费逐渐提升,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经营户每年逐渐增加,销售总额上升。商业市场管理体制、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商贸市场流通,形成了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县商务办为管理机构的商贸市场管理体制,提升了全县商业贸易和市场流通的管理水平。

老区建设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老区建设工作的决定和政策要求,坚持抓好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1997年利用国家老区建设发展资金,平整土地3万多公顷,解决86个村生产生活用电,为群众建房900多间,为68个村打机井33眼,扶持8.3多万农户发展地膜玉米11.6万公顷、地膜小麦8800公顷;扶持农户栽植苹果树6200公顷,养畜14万头(只),扶持国有、集体、个体企业40户。1991年至2010年,全县累计筹措各类建设资金5.01亿元,建成扶贫开发重点村130个,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715户,8433人。搬迁安置土窑洞居住群众3007户,13230人。争取国家信贷资金1.2亿元,5.3万特困群众解决了温饱,9.6万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目标。2016年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强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仅2017年实现26个村、2689户、10170人脱贫退出。扶持贫困户建设高标准果园1108亩,培育小众产业4.5万亩,带动2302户10045人发展产业增收。完成568户1921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农村危房改造开工550户,竣工498户。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613人,开发利用公益岗位220个。为404名生态护林员发放工资201.4万元。贫困人口新农合倾斜政策受益6777人、2380.4万元。2018年上半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个,打造“三变”改革示范点14个,建成爱心超市179家。另外,在教育、产业、生态保护、金融、卫生、社会等扶贫方面也取得了新成绩。2019年,实现了90户219人脱贫退出,并成功宣布贫困县摘帽。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7个,开发扶贫公益岗位719个,腾退移民搬迁旧宅基地283户,发放生态护林员补贴219万元、教育资助金818万元,补偿医药费4559万元,承接苏陕扶贫援助资金2595万元、中国银行援助资金2558万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5个,省市县驻村工作队争取帮扶资金7621万元。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巩固。

行政机构改革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效果显著。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按照上级机构改革要求,主要进行了6次行政机构和镇机构改革。到2018年6月,县委部门11个,县委直属事业机构3个,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7个,县政府工作部门27个,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1个,县政府直属机构11个,县政府科级事业单位15个,县政协工作机构6个,人民团体和工商联组织8个,镇、街道10个。机构、领导、人员编制数明显减少。2019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完成,改革后,党政设置机构35个,较改革前增加7个;党委工作机关10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9个;政府工作部门25个。清理副科级以上行政机构18个,减少科级领导职数33名;部门核定行政编制844名,较改革前减少27名。通过行政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县政府部门职能,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党政群机关机构设置,进一步精简了机关、部门和乡镇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进一步使全县党政群机构的体制合理化,行政效能显著提升,促进了旬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行进程。加强对立法、执法和司法的领导,积极推进司法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村民自治制度,实行政务、村务和事务公开,扩大了基层民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旬邑县连续四年被咸阳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1989年至1998年,有112个村、32所学校、2800多户被命名为文明村、文明学校和“十星级文明户”。2001年至2010年,旬邑县有143个单位、乡(镇、社区)、村被授予全国、省、市文明单位称号,有82个单位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乡(镇、社区、村)。2011年至2012年,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5个,省级文明机关1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机关2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5个,市级文明单位18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市级文明镇2个,市级文明校园2个,市级精神文明先进集体6个,市级精神文明先进个人6名。2013年以来,全县精神文明活动力度继续加大,不断取得新成果。仅2017年全县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镇1个,市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校园6个,市级文明家庭1个,精神先进个人2个。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全县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文明素质,规范了各行业的行为,提高了服务效率。

在公民思想建设方面,县委以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为主线,持续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每年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先后评选表彰“十大孝子”28人,“十大孝媳”30人,“十佳公婆”30人,“十佳金婚之星”60人。表彰道德模范10人,向上级评选推荐思想道德模范24人(陕西省道德模范1人,咸阳市道德模范7人,上榜“中国好人”12人,陕西省“美德少年”、咸阳市“最美志愿者”4人)。在全县形成了“学模范 争模范 做模范”的良好风气。

党的建设成效突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县委持久抓好党的建设,为旬邑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组织建设不断增强1978年以来,历届班子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全县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不断取得了辉煌成就。县委常委会班子始终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决策,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民主团结,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参加“三讲”“三严三实”、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廉政准则》,领导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增强,保持了良好的班子形象。持续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基层整建活动。在村级党支部班子中开展达标升类活动后,一类支部由88个上升到137个,二类支部由120个增加到123个,三类支部由72个减少到20个。创建“六个好”党委“五个好”党支部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达标的先进党组织,实现了全县“两新”组织的全覆盖,对全县党支部进行星级认定和开展“十建十提升”活动取得实效。完成174个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任务,表彰奖励先进基层党组织17个、帮扶单位30个、优秀党员74名。近年来,先后完成党建示范点15个,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4个,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战斗力。旬邑县被省委授予“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城关社区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同时,基层党组织规模不断巩固扩大,1978年底有党组织435个(党委17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409个)、党员(含预备)5918名占全县人口数204231人2.90%;2017年底有党组织467个[党委(党工委)28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426个、党员11314名]占全县总人口数295571人3.83%、职工党员3570名占党员总数31.55%,同比党委增加9个、党总支增加4个、党支部增加17个、党员净增5396人(净增数增91.18%、人口占比净增0.93%)。非公经济党组织从无到有,至2017年12月,有非公经济党支部12个2019年,全县共有基层党组织498个(不含党组),其中:党(工)委29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455个。思想建设显著提高:先后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严三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涌现了一批优秀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其中,旬邑县西头村党支部书记李邦靖被省委授予“陕西省郭孝义式农村党支部书记”称号,受市级以上表彰的优秀党员32名班子建设持续优化:创新“五动议四推荐三酝酿两票决一竞争”干部选拔模式。建立健全了干部管理制度,提拔70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为任正职2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发放补贴。用活“三项机制”2017年提拔重用干部26人,容错纠错10人,“能下”调整科级干部3人。同时建立了脱贫攻坚“四支队伍”,保证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才、退伍军人、乡村医生等优秀人才中储备后备干部1300余名,为建强基层班子奠定了重要基础。党员队伍发展壮大: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发展党员16字方针,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到2017年底,全县党员发展到11314名,比1979年的5972名增加了89.5%。到2019年,全县共有党员11939名。其中:女党员2447名,占党员总数的20.5%;少数民族党员16名,占党员总数的0.13%;预备党员228名,占党员总数的2%。

四、旬邑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基本经验

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走过42年改革开放历程,取得丰硕成果,加快了建设“关中最美县”步伐,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诸多宝贵经验。

1.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顾旬邑县改革开放42年发展历程,政治、经济、农业、工业和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就是因为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了中共中央确定的正确改革方向。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坚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文件和论述,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在领导旬邑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对矛盾和问题,排除各种干扰,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政治定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了旬邑县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近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20年《民法典》、《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不断全面深化全县改革,使全县改革统筹、协调、系统地进行,使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确保改革稳步进行、全面深化和取得成功。

   2、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勇于创新。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2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擎思想解放大旗,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推进全县干部群众思想解放,打破干部群众的落后保守思想意识;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提升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创新开拓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转变了干部作风,增强了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改革开放之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开阔眼界中统一思路,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推动了全县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理论联系实际,践行群众路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才能全面深化改革,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3、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始终把改革的中心聚焦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此带动和凝聚其他方面的改革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主线索和成功之道。

改革开放42年以来,旬邑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着眼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眼脱贫致富奔小康,围绕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三产配套化,立足旬邑实际,积极探索,真抓实干,促进了旬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农业上,从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到实施“104”“108”工程,再到实行农业产业化,逐渐形成了苹果、畜牧、烤烟为主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富县富民的路子。工业上,从乡镇企业的崛起到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靠企业以资源开发为主,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海天制药厂、蓝海果业等大型企业入驻太村产业园区,成为旬邑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其他产业上,随着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拓宽了旬邑县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旬邑经济发展的实力。特别是通过“八个旬邑”“关中最美县” 建设,促进了旬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保证各项社会事业地蓬勃发展。

4、必须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改革开放42年来,旬邑之所以能够克服改革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丰硕的成果,正是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农业上,坚持以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为目的,带领群众发展苹果、烤烟等产业,以及甜菜、花椒、中草药种植等多种产业,不断走向富裕,使人民群众中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工业上,充分发挥广大工人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在发展旬邑工业中大显身手,推动了全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中只有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首创精神和智慧,才能真正促进改革开放的进行,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新发展。

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三者有机统一。

“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围绕全县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了三者的统一。坚持了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提高改革科学性,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遇到困难时,县委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使全县改革取得了成果,并不断深化。实践证明,只有结合本地实情,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全面深化和成功。

6、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推进改革开放,关键在党,这就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旬邑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取得成就,就是加强了党的建设,强化了党的领导。改革开放越是处于关键时期,越要加强党的建设,越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县委常委班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四种意识”,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了中省市关于改革开放政策在旬邑的贯彻落实。坚持抓好全县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使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增强了党性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大干部选拔、培训、交流、管理和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及非党干部的选拔力度,建成了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干部和科技干部三支队伍,为促进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了强大力量。按照党章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从全县生产一线、产业工人、青年农民、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旬邑各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确保改革的进行和深化,也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和科学发展。

42年改革历程,41载沧桑巨变,县委、县政府在领导全县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42年成就已载入史册,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县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发展新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深入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深化创新驱动,兼顾质量效益,统筹做好“六稳” “六保” “止滑促升、决战收官” 等工作,矢志追赶超越,完美收官脱贫攻坚,稳健快速健康建设关中最美县,为隆重献礼建党100周年、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撰稿人:乔恒昌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
下一篇:新中国成立以来旬邑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