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起义的重要意义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8-11-19 10:11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摘  要:1928年5月,在旬邑地区发生了一场农民武装起义,意义重大。旬邑起义打响了渭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锻造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干部,推动了渭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为陕甘地区革命军队的成长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旬邑起义作为地方武装起义,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对于传承红色初心,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旬邑起义 重要意义 时代价值

1928年5月,旬邑这片红色热土上爆发了声震渭北、震惊全国的旬邑起义,农民起义军高擎苏维埃大旗,打响了渭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推动了陕甘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与清涧起义、渭华起义一道称为陕西三大农民起义。旬邑起义具有爆发时间早、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完整的苏维埃政府组织等特点,对于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革命武装理论的建立及丰富的斗争经验等方面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一、旬邑起义爆发的背景及过程

1928年5月,旬邑起义爆发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左”倾错误蔓延时,在中共陕西省委直接领导下,在渭北地区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地方农民武装起义,其发生具有历史和社会的必然性。

(一)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倒行逆施客观上为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

1927年,旬邑历史上发生了大面积、长时间的旱灾和蝗灾,造成1928年严重的春荒,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苦不堪言。据《旬邑县志》所载:“民国十七年至十八年(1928—1929)栒邑县同关中其他县一样,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以致饿殍遍野。 ”人民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依靠树皮、草根来维持生命。正如《中山日报》所描述:“近年来灾祲迭见,十室九空,哀鸿遍野,悲惨情状,闻着酸鼻,听者堕泪!郑侠复生,恐不能绘其梗概” 。国民党反动分子庞天籁主政旬邑后,无视旬邑人民的苦楚,丝毫没有同情怜悯之心,反而派国民政府旬邑军警下乡催粮派款,拉丁拉夫,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发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1928年春,庞天籁调离旬邑,李克宣任国民政府旬邑县县长,尽管暂时放松了征粮派款,但是国民政府陕西省派来催粮委员梁武,伙同清水塬郝村劣绅程茂育,逼清水塬一带的农民交粮交款。对交不起粮款的农民。梁武威胁说“我一手拿的生死簿(催粮花名册),一手拿的勾魂笔,叫谁死就得死,叫谁活谁才能活”。梁武和程茂育的倒行逆施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清水塬一带农民要求除掉梁武和程茂育而后快。这时候的旬邑人民,特别是清水塬郝村的农民需要一个领头人领导他们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谋求他们的幸福生活。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加速了旬邑起义的爆发。这也为旬邑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八七会议召开和中共陕西省委统一组织领导为起义爆发提供了政治条件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讨论党的工作任务,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安排部署地方武装起义,1927年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接受中央八七决议案及其指示之决议案》表示“陕西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讨论了中央八七会议案及其对陕西工作的指示后,认为满意,完全接受!” 之后,陕西省委开始部署安排武装暴动,准备在一些地理环境优越、群众基础好的地区举行暴动。1928年1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发出《省委通告第十六号》通讯要求“开展游击战争由部分的农民暴动过渡到全陕西的总暴动。”“渭北区:泾、原、高、富、淳、旬......等县,以泾、原为中心。”“开发游击战争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时期,二、三月正是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贫困农民多年挨饥挨饿,我们在此时可鼓动乡村贫民抢劫富户、豪绅等的囤粮;大杀豪绅,并准备夺取城池,杀官吏;夺取驻军武装,酿成全陕西的大骚动。” 起义的时间、形式已经确定。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当时旬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旬邑暴动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中共旬邑党组织的的正确领导为起义爆发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8年5月初,许才升赴中共陕西省委联系工作,接受省委要求关于组织武装暴动的指示。返回途中,许才升路经三原,接受张性初(张秉仁)对旬邑暴动的指示的部署指示。许才升回到旬邑,向旬邑区委书记吕佑乾作了汇报。之后,旬邑党组织利用三天的时间,召开党员大会,决定在清水塬各村动员武装起义,确定以“鸡毛传帖”和击鼓为讯号,以“抗粮交农”为口号举行起义。

5月7日晚,许才升在清水塬郝村药王庙召集清水塬18个村140余人参加起义,举行誓师大会后。程国柱、程志英率领部分起义农民,赶赴郝村,处决了恶绅程茂育和催粮委员梁武,成为旬邑起义爆发的导火索,也进一步加强了旬邑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对派统治一战到底的决心。

起义队伍连夜向旬邑城进发,行进过程中,队伍扩大到400人左右。5月7日拂晓,起义队伍攻占县城、打开监狱,救出了被捕的共产党员王廷碧、王日省以及被押的部分群众,又攻占了粮秣局和县政府。8日,许才升带领数百名起义农民回到清水塬进行整训,除部分起义群众回家务农,许才升把剩余的200余人改编为苏维埃红军渭北支队。11日,许才升、程永盛、程国柱等人带领苏维埃红军渭北支队返回旬邑县城。之后,吕佑乾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旬邑县中心支部作为起义军的指挥机构,决定成立中共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

1928年5月12日上午,起义队伍在旬邑县城宝塔高小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推选许才升任临时苏维埃政府主席、程永盛任军事总指挥。临时苏维埃政府下设秘书室及军事、土地分配、经济、交通、宣传、外交、革命裁判7个委员会共8个机构,吕凤岐任秘书主任、程永盛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程百印任土地委员会委员长、蒲玉阶任经济委员会委员长、程国柱任交通委员会委员长、王浪波任宣传委员会委员长、王日省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程雨顺任革命裁判委员会委员长。改编起义军为红军渭北游击支队,下设3个连,由程永延、程志英、程双印分别任一、二、三连连长。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机关及中心支部均设在旬邑县宝塔高级小学院内。

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西北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正式成立。临时苏维埃政府建立后,许才升、吕佑乾等人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巩固新生政权,发展革命力量,迅速在全县开展了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建立农协,打土豪、分田地,深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增加了人民群众参加革命的热情。

二、旬邑起义的历史意义

旬邑起义尽管失败,但是无论是在旬邑革命史上、还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旬邑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思想的生动实践,沉痛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从旬邑起义的大背景来看,旬邑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陕西地区开展清党危机。这一时期,国民党气焰嚣张,而中国共产党状态低迷,在摸索与实践中前行。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来反抗国民党,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旬邑起义爆发。

1.旬邑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为渭北地区的武装斗争提供了范例

旬邑起义爆发后,淳化、渭华、麟游等地区武装起义相继爆发,陕西革命形势如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全省的总暴动局面形成。由此可以看出,旬邑起义示范带动了全陕西的武装起义,特别是渭北、关中地区,形成全陕西省总暴动的局面。“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共陕西省委有投入较大力量在国民党部队中组织了两当起义、凤翔路口起义、靖远起义、西华池起义、嵩店起义、蒲城晋王永丰起义、耀县王泰吉起义、佳县木头峪起义、安康起义、郭宝珊起义、长安引驾回起义等数十次起义。” 由此可见,旬邑起义是点燃整个陕甘地区,特别是渭北地区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影响带动了其它地区的武装起义,对陕西、甘肃发动的武装起义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旬邑起义对当时国民政府反动当局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

旬邑起义以“抗粮交农”的形式发动的武装斗争,其实质是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强烈不满,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从起义的整个过程,起义军杀掉国民政府的催粮委员梁武和地主恶绅程茂育成为旬邑起义的导火线。起义军占领县城之后,闯进国民政府粮秣局开仓放粮,救济穷苦百姓,闯进国民政府旬邑县政府,焚毁粮册和档案。县长李克宣被起义军抓获,5月8日在兴盛德商号灶房被起义军枪决。起义过程中,劣绅王兆贤、国民党旬邑县民团团总袁金章逃亡彬县,旬邑县国民政府的官员在共产党的进军过程当中,也闻风逃走。从这些历史事实来看,旬邑起义对旬邑县国民党政府的统治造成了极大地震慑作用,沉重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嚣张气焰,使旬邑国民政府的统治得到崩溃和瓦解。

3.旬邑起义是八一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精神在陕西地区的生动实践。

“南昌起义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斗争的开始,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旬邑起义尽管目前没有留存原始文件等资料进行印证旬邑起义的目标或纲领。但是从起义的发生过程,可以得出,这次起义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以“抗粮交农”为口号,武装反抗国民政府的统治,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政治地位,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组建人民的武装——红军渭北支队,以实现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的目的。这是对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要求和陕西省委的指示的生动实践,把陕西地区的武装斗争推向高潮。

(二)旬邑起义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巩固了新生政权,彰显了共产党的旗帜

旬邑起义过程中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权——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虽然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却让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理念深入人心,奠定了老区良好的群众基础。

1.标志着旬邑起义由“交农”为形式的抗粮斗争转变为武装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的政治斗争,斗争形式有了质的飞跃。

旬邑起义之前,革命斗争主要是发动农民群众开展请愿、交农,发动学生开展学潮等以为主要形式,主要是宣传革命思想,要求民主权力,并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免收损害。随着中共旬邑党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的深刻教训,使党认识到,必须改变武装斗争的形势,进行根本的、彻底的政治斗争,才能实现人民的诉求,在天灾人祸和陕西党组织的领导下,旬邑起义应运而生。旬邑起义成立后,建立了西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其下设秘书室及军事、土地分配、经济、交通、宣传、外交、革命裁判等8个机构,机构的完备性从后来苏维埃政府的发展历史来看,是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的。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对于旬邑人民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使身处最底层的贫苦农民第一次尝到拥有社会权利的滋味。旬邑起义使人民群众意识到只有自身团结起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旬邑起义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2.加快了旬邑人民群众经济独立和民主觉醒的步伐。

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的建立,起义领导人带领人民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粮食等运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正如张家村张俊华老人回忆说:“许才升到张家村几天后,就领着村里群众带着口袋,装了县城高老五(高振壁)在高家台的五谷杂粮。当时全村人都跟着去,把装回的粮食倒在东老庙院内,然后分给村里农民。群众高兴地说:“许才升起义军救了我们的命’。” 旬邑党组织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受到人民的广泛欢迎,使群众第一次感受人身解放、生活有保障的经济自由,也感受到人民当家做主的滋味。可以说,民主觉醒的种子在起义过程中得到萌发,民主共和的观念也由此深入人心。

(三)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骨干力量

吕佑乾、许才升、吕凤岐、王浪波、王廷碧、程国柱、程永盛七位起义领导人英勇就义宣告了旬邑起义的失败。但革命星火并未因此熄灭,而是星火燎原,为党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这些革命干部,在旬邑起义革命精神的鼓舞下,为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如汪锋同志为旬邑起义纪念馆题词:“旬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着旬邑革命暴动的先烈的鲜血,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奋勇进军,直到解放!”

旬邑起义虽然持续时间短,但是在旬邑起义革命精神的照耀下,特别是旬邑起义七位领导人在面对敌人的屠杀时,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品质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涌现了崔廷儒、崔维峻、蒙定军、于占彪、马志超、蒲玉阶、张化民、崔平原等革命前辈,都是旬邑起义的参与者,还有甘肃的革命先驱王孝锡、王晓时等都在旬邑起义中得到锻炼,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做出自己的贡献,有的献出了生命,有的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付出终生心血。

旬邑起义的革命精神不仅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更多的是精神的鼓舞,在他们革命的道路上面对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在面对敌人的威胁和疯狂报复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继续革命。在起义失败后,“吕振邦、程百印、程双印说服渭北支队队员放弃回家耕田的想法,继续干革命,最终率领燕久发、崔平原、崔占奎、吕直刚、吕自成、程益万等30余人,转入旬邑石门山区,并于6月4日成立旬邑游击队。” 后来,这支队伍成为陕甘游击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旬邑起义革命精神的鼓舞下,这些革命前辈在面对困境时,面对敌人绞杀时,没有选择妥协退让,而是更加坚定地将革命进行到底。

(四)为陕甘地区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播下革命火种

起义失败后,1928年5月30日,吕振邦、程百印、程双印带领30余人的队伍转入旬邑县石门山区。6月4日,成立旬邑游击队,在旬邑、淳化、耀县山区坚持斗争,打击敌人。1930年9月,刘志丹在甘肃合水发动合水起义失败后,带领部分队伍于旬邑游击队汇合,经过初步整顿,游击队发展到四百余人,在淳化、正宁、宁县一带活动,打击国民党的反动势力。1932年初,旬邑游击队参加了创建照金根据地武装斗争。1932年2月,旬邑游击队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游击队接上头,主力被整编入陕甘游击队第二大队,部分被编入陕甘游击队特务队,成为陕甘游击队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9月,习仲勋初次来到陕甘游击队特务队,出任陕甘游击队特务队指导员,开始受到战争的锻炼和考验,为他个人的成长和主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后来的关中分区积累了经验。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在马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揭开了西北革命斗争新的历史篇章。这支流淌着旬邑起义血液的英雄部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考验,至今仍以崭新的姿态铸造着中华民族的强军梦。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纪念旬邑起义的重要意义

旬邑起义已经过去90年了,纪念意义尤为重大,它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孕育形成了“敢举红旗,不畏牺牲,矢志不渝,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汪锋同志在给旬邑起义革命纪念馆题词“旬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着旬邑革命暴动先烈们的鲜血,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奋勇进军,直到解放!”。当前,旬邑人民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首创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为建设关中最美县而努力奋斗。

(一)有利于加强地方党史研究

清涧起义、旬邑起义、渭华起义统称为“陕西三大农民起义”。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旬邑起义是一个被遗忘的话题,没有被重视。旬邑起义带动了淳化、礼泉等地方的武装起义,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骨干,推动了渭北地区乃至整个陕甘地区革命形势发展,具有爆发时间早、波及范围广等特点和优势,其历史意义与作用不亚于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因为年代久远,当时一些文件资料不得保存,旬邑起义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是旬邑起义从王孝锡的“吊故友七人”诗篇四首:“议案一块凛冰霜,红军奋臂赴沙场。” 旬邑起义在发动的过程中召开了多次会议,会前准备以及会议记录没有被保存下来,但是从旬邑起义参与者的回忆录当中,会议中的一些决议是经过商量所得的。由此可以看出,旬邑起义绝不是当时的领导人一时头脑发热所发动的,而是在社会背景和政治条件的有机结合下,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人深思熟虑而发动的一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暴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旬邑起义爆发90周年,我们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发现更多的资料去还原历史,宣传和弘扬旬邑起义革命精神,扩大旬邑起义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寻找我们从哪里来,不忘初心、践行初心的过程。

(二)有理于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学习地方党史也是同样的道理。从旬邑党组织建立及革命活动的开展,到旬邑起义的爆发、马栏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关中分区的成立,革命烽火在旬邑这块红色热土绵延20余年,无数先辈烈士在这片土地上不懈奋斗,他们的生平事迹,呈现出一篇篇凝重的历史、一幅幅壮烈的画卷、一座座伟岸的丰碑。加大旬邑起义相关历史研究,组织系列纪念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史国史的学习,有助于共产党员明白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道理,也从内心深处理解“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的真理,更在震撼与敬畏之中了解了党的历史,在全县形成学党史、讲党史、用党史的氛围,从而传承红色基因,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高历史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有利于不忘初心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私利,为了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牺牲和奉献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初心使命刻在骨髓、融入血液,并为之执着奋斗、百折不挠。旬邑起义过程中,吕佑乾、许才升等七位革命领导人在面对敌人的屠刀时,没有妥协退让,反而表现出来的淡定、从容,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意志品质。他们心中拥有理想信念,他们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为了守护自己的初心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97年党的伟大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凭着坚定不变的初心、当仁不让的使命,屡屡于危难中重新奋起、于困厄中更加振作,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在实践考验中越擦越亮、愈来愈坚。进入新时代,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快建设关中最美县的步伐,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晓军、征编组干事马文佩)

责  编:程  敏


上一篇: 关中分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一篇:旬邑起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